5月1日下午,在第8场“黔货出山大比拼”擂台PK赛毕节市“生态黔货·好滋好味”结束后,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随即召开“黔货出山·八仙过海”2025年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1+8”现场展销对接活动总结会。在粤黔协作工作队8个市(州)工作组中产生了1个“八仙之冠”、2个“八仙之星”,广东、贵州购销双方各1家“冠军商家”、9家“优秀商家”也新鲜出炉。
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指导,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主办,贵州8个协作市州与广东6个帮扶市共同参与。3天时间,通过8场擂台PK赛以及举办渠道对接会、集选采品会、专场直播、社区展销等系列活动,粤黔两地152家企业达成协议,成功签约《产销对接合作框架协议》21份、《购销意向协议》76份,实现产销对接金额15.01亿元,彰显了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的蓬勃活力和强劲动能。
特色展品齐亮相 魅力“黔货”受青睐
展销现场,贵州民族风情浓郁,贵山贵水贵品齐聚。遵义展区的辣椒制品红火夺目,毕节的天麻、竹荪等山珍香气袭人,黔东南的苗绣银饰流光溢彩……每一个展区,都令人瞩目。
“我们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深度融合粤黔两地产业优势,成功开发出多款以薏仁米为主导的创新产品,成功获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和‘圳品’(薏仁米)品牌。”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招龙说,公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立黔西南州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通过线下展示、电商直播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无缝衔接。
现场,黔东南的非遗展品成为打卡热点。一袭青衣配以“贵州绣娘”工艺的花腰带,蝴蝶、鱼纹等图腾灵动鲜活;精雕细琢的银饰在苗家姑娘身上翩翩起舞,吸引广州众多帅哥靓女回眸,争相排队观看、穿戴体验。
“没想到传统工艺也能这么‘潮’!”家住白云区的张女士一边试穿一边赞美,“我打算带一套回去,在小蛮腰下打卡、去白云山上感受日出日落,让非遗走进我的现实生活!”
在毕节展区,销售人员一打开蒸笼,赫章可乐猪腊肉、香肠散发出的香味弥漫整个展区,一下子聚集众多食客前往试吃。“我们的可乐猪生活在喀斯特山区,风味独特,肉质紧实,香味十足。”赫章县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常玉介绍。
仅4月29日活动启动当天,赫章县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就卖出200多份试吃装。广州餐饮采购商陈先生当场签下百万元订单,“这种品质的腊肉,在大湾区餐厅一定会畅销!”陈先生说。
遵义辣椒、铜仁红薯、安顺关岭牛肉、黔南都匀毛尖茶、六盘水盘州火腿等各种农特产品也都受到广州市民青睐,采购商纷纷下单,把贵州带来的农特产品留在大湾区市场。
八场PK展风采 八个主题竞芳华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8个市州工作组精心组织策划,选准主题、亮出风采。8个市州工作组抽签定顺序,铜仁“梵山春醒·仁礼湾区”、黔西南“匠心传韵·山水滋味”、六盘水“生态凉都·高山珍品”、安顺“甜蜜安顺·五一好礼”、遵义“珠遵联璧·山海情深”、黔东南“酸汤时节·味蕴苗乡”、黔南“都匀毛尖·香满人间”、毕节“生态黔货·好滋好味”轮番打擂、角逐桂冠,活动组委会外聘5名业内专家综合打分。
通过激烈角逐,最终黔南工作组以91.6分、签约2.64亿元斩获“八仙之冠”,遵义、铜仁工作组分别以88.8分、签约2.53亿元和铜仁81.6分、签约2.49亿元荣获“八仙之星”。
黔东南州擂台上,苗绣技艺与国潮设计完美结合,模特身着苗绣元素时装表演,现场展示“绣娘”技艺,一场传统的苗侗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辉映,令年轻人狂热追捧。一家广州文创企业当场签下百万元合作意向协议,“我们要让苗绣从博物馆走进年轻人的衣柜。”该企业负责人说。
六盘水擂台上,7家企业代表展示农特产品、旅游资源,以得天独厚的“凉都”名片成功吸引了众人眼光,从黄发老人到垂髫儿童均积极参与到问答游戏环节,让六盘水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丰富物产一览无余,线上网络订单节节攀升。
活动同步启动“粤黔媒体连线·助力黔货出山”大型直播,粤黔两省媒体联合联动,通过“主会场+原产地”多地连线,向全国观众展现贵州农特产品的生态魅力。直播期间,毕节市天麻凭借“养生属性”收获中老年群体青睐,六盘水猕猴桃果干则被年轻消费者顶上人气榜,铜仁抹茶接连被要求上线签约……
“这种互动让我们直接听到了市场的声音,感受不同消费群体的强烈需求。”铜仁一家抹茶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持续打造和提升产品品质,满足他们的‘私人定制’。”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贵州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市宝达万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分获“优秀商家(销售)”和“优秀商家(采购)”,贵州金塘玉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广东唂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荣获“冠军商家(销售)”“冠军商家(采购)”,捧起冠军奖杯。贵州金塘玉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还获赠免费在广州市白云区汇桥北社区开展展销活动的机会。
精准对接促合作 现场签约谋发展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消费盛宴,更成为粤黔产业协作的“催化剂”。三天时间,粤黔两地商家纷纷签约《产销对接合作框架协议》《购销意向协议》,近百家贵州企业与广东采购商达成长期合作,涉及刺梨深加工、生鲜供应、非遗文创等多个领域。
黔南州贵州金塘玉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广东唂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长期供货协议,涉及鸡蛋、肉鸡以及农业产业延伸加工产品,签约金额达8000万元。“大湾区市场将倒逼产业升级,迫使单一的农产品向全链条发展,因此我们的订单会源源不断。”金塘玉水公司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有望联合广东多家企业进行更多领域延链发展,让“单向输血”向“双向奔赴”转变。
活动期间,安顺旅游集团推出的“黄果树+屯堡文化”精品线路,与广州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我们要让游客‘以购代帮’,买黔货、游贵州、促帮扶、助振兴。”该集团负责人介绍,线路中包含刺梨采摘、蜡染体验等消费环节,预计年引流游客超10万人次。
山海虽远,行则将至。“黔货出山·八仙过海”2025年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1+8”现场展销对接活动不仅展现了贵州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更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协作帮扶新路径。当黔货跨越山海,当帮扶变为共赢,这场粤黔联手的消费帮扶协作盛宴,正为共同富裕谱写新的篇章。
南方+记者 黄进
通讯员 王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