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潮州、汕尾、清远、河源等市经济增长达到或超过全省4.1%增速,梅州以6.5%的增长领跑全省;
9个市的经济增速高于去年全年增长,巩固向好态势;
投资加力,湛江、茂名、潮州等多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录得两位数增长……
近日,粤东西北12市经济一季报陆续揭晓,各市发展可圈可点。
各地在强产业、稳投资、促消费上有哪些举措和成效?南方+为您一一解析。
9市增速好于去年全年
一季度,梅州录得经济增速6.5%,高于全省4.1%的增长,全省第一。
潮州、汕尾、清远、河源等市经济增长也跑赢或达到全省增速,分别为5.1%、4.4%、4.1%、4.1%。
梅州、汕尾、湛江、茂名、清远、潮州、河源、韶关、汕头等多市一季度增速高于去年全年,显示各市持续向好的势头不断巩固。
梅州的较快增长,离不开工业经济的有力支撑。
一季度,梅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比全省高6.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其中,制造业支撑明显,梅州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84.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8.5%。50家骨干企业合计增长12.3%,拉动梅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个百分点。
作为工业主战场,一季度,梅州全市10个产业园区一半园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10个产业园区(含集聚区)增加值合计增长23.3%,其中梅县园区、融湾园区、梅江园区、五华园区、丰顺园区分别增长75.5%、38.8%、36.3%、18.3%、13.2%。
增长最快的梅县产业园围绕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主导产业,构建全流程服务闭环,全力保障工业项目加快建成投产。该园区以铜箔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嘉元科技等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下,产值同比增长221.6%。今年一季度,嘉元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9.81亿元,同比增长113%。
一季度,河源、清远两市的规上工业增速也高于全省3.9%水平,分别为5.3%、4.7%。
其中,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5.7亿元、同比增长20.6%,现有投资超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0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产值77亿元。2024年,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2.9亿元、同比增长5.1%;全市包装饮用水企业连续两年累计营业收入超40亿元,位列全国各地级市第2名。
清远市一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0.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5%、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46.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8%。
值得关注的是,以钢铁、石化等工业见长的粤西湛江、茂名两市经济增速已实现连续3个季度抬升,表明两市工业动能逐渐释放,后续发展可期。
多市投资指标两位数增长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季度,粤东西北相关地市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技改等实现两位数增长,充分发挥了稳增长的支撑作用。
一季度茂名工业投资实现29.4%的高增长。该市以“五链共建”破解产业结构单一难题,万吨级碳纤维、丙烯酸产业园、华南钛谷一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带动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湛江、阳江、茂名、潮州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好增长,分别达到8.7%、7.6%、4.6%、4.3%。
不少市基础设施投资表现亮眼,湛江、潮州、云浮、揭阳、阳江、汕尾、茂名、梅州8市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59.1%、44.7%、41.8%、38.2%、27.2%、14.4%、12.4%、9.2%。在广湛高铁等项目带动下,粤西地市基础设施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湛江一季度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94.4%。
工业技改是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重要路径。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居多,一季度多市加快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部署,掀起工业技改的热潮。
其中,潮州、茂名、梅州、湛江等市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9.8%、81.2%、62.3%、46.3%。值得关注的是,潮州工业技改投资在去年大增57.0%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
据了解,潮州正部署实施“优势产业倍增”行动,推动陶瓷、食品、不锈钢、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一季度,潮州传统产业出口表现较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1%。其中,陶瓷、鞋靴和塑料制品出口额分别增长4.8%、21.8%和30.8%。
农业稳健、消费市场活跃
一季度,作为全省农业生产基地,粤东西北的农林牧渔业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
其中,潮州、汕尾、韶关、清远、梅州、揭阳农林牧渔业增速分别达到7.0%、5.6%、5.2%、4.5%、4.0%、4.0%,超过全省3.9%的增速。
各地特色农业表现亮眼。
1—3月,潮州种植业产值增长8.3%,特色产业茶叶产量0.98万吨,增长10.8%;
汕尾林业产值增长20.1%,渔业产值增长6.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增长14.6%;
韶关农业增长4.7%、渔业增长26.4%、生猪出栏增长9.5%。
一季度,在促消费政策叠加春节假期效应带动下,粤东西北各市文旅和消费市场表现较为可观。
汕头旅客周转量增长12.1%,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增长26.8%;
阳江餐饮收入16.28亿元,增长4.0%,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8.8%、12.3%;
汕尾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8.0%,公路客运量255.6万人,增长5.3%;
韶关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1.2%。
在以旧换新促消费政策带动下,各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家装等行业销售额实现较大增长,有力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
潮州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25.4%、397.0%和23.8%,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6.1%;
阳江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8%、80.2%和197.4%;
云浮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类零售增长70.9%。
2025年已过1/3。各市正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全力拼经济,力争全年实现较好增长。
采写:南方+ 记者 张俊 唐林珍 刘稳 邹祥亮 余丹 马吉池 黄敏立
海报:区洁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