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医疗丨精准修复,“网住”女性健康,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解忧

广东医附属东莞一院 2025-05-07 09:18

在女性健康领域,盆底功能障碍常被忽视,却对生活质量影响巨大。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因各种原因(包括产次、阴道分娩、衰老、肥胖、结缔组织异常疾病、绝经状态、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致盆腔脏器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中重度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尿频、排尿、排便困难和性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便秘,甚至需用手压迫阴道壁帮助排尿、排便,易并发尿路感染;暴露在外子宫颈及阴道粘膜长期与衣裤摩擦,可导致子宫颈和阴道壁发生溃疡而出血。

病例分享

近日,妇科二区董立军主任带领团队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经过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在麻醉、手术室密切配合下,为两名深受盆腔脱垂折磨的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侧腹壁悬吊术”,解决患者症状的同时,也成功为患者保留了子宫。

75岁的戴女士(化名)绝经20余年后,出现外阴肿物脱出半年的情况,肿物逐渐增大且无法回纳,还伴有尿频不适,经检查诊断为III度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会阴陈旧性裂伤。董立军主任团队为其实施了腹腔镜下前中盆腔重建术 + 陈旧性会阴裂伤修补,成功解决了患者症状。

49岁的潘女士(化名)绝经2年余,反复后盆腔痛半年余,且疼痛加剧,咳嗽、打喷嚏时有漏尿,检查结果显示阴道前壁脱垂、II度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董立军主任团队为其进行了腹腔镜前中盆腔重建术 + 双侧输卵管切除术 +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脱垂明显改善。

两位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顺利康复出院,对治疗过程及住院时的人文关怀给予高度好评。

什么是腹腔镜侧腹壁悬吊术?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Laparoscopic Lateral Suspension LLS)是一种有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新型手术技术,是修复前盆和顶端中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微创手术,将一种特质的生物网片裁剪呈“T”型,纵臂缝合固定在阴道前壁,两侧横臂经过腹膜外侧后悬吊于腹壁两侧,将脱垂的器官悬吊并固定,能更精准地恢复盆腔脏器至正常的解剖位置,恢复盆腔器官的功能。

手术不切除子宫,能保持子宫正常的轴向、盆底组织的完整性和正常的阴道长度,使患者及配偶能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与传统手术相比,解剖复位率高,手术时间短,创伤更小、美观性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更快,患者住院时间短,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专家简介

董立军

妇科二区临时负责人、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的访问学者。

诊疗专长:

擅长微创手术及阴式手术,尤其经脐(note)经阴道(V-note)单孔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盆腔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及良性肿瘤手术及宫腔镜手术。经腹恶性肿瘤根治术。利用网片治疗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重建术及生殖道整形手术。

学术任职:

亚太地区妇产科内视镜与微创治疗医学会委员(APAGE),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妇科智能诊疗分会常务理事,第一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盆底学组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妇产科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微创分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遗传分会委员,湖南省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治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女医师协会日间手术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学组委员。

业绩成果:

主持省市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出诊时间:

周一、周四,全天

出诊地点:

门诊2楼妇科二区

END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供稿:妇科二区

通讯员:杨云萍

编辑:罗毓灏

责编:谢家明

复核:罗衬章

审发:李玉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