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以强度超强、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高之势来袭,为新兴县带来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并伴随10—11级强阵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面对这场硬仗,新兴县应急管理局始终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全程,在台风防御“防、抗、救”全链条精准施策、高效发力,织密织牢守护群众安全的“铜墙铁壁”,最终实现全县无重大灾情、社会大局持续平稳的优异防御成果,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应急答卷。
自台风“桦加沙”生成预警发布以来,县应急管理局坚持“防患于未然、避险于未发”的核心策略,将风险管控端口前移,全面打响防御准备攻坚战。自9月21日起,迅速启动“领导带班+业务骨干驻岗”24小时应急值班机制,牵头统筹气象、水务、供电等28个职能部门进驻县三防指挥中心,建立“每2小时动态汇总雨情、水情、工情+滚动点名乡镇”的闭环调度模式,确保信息传递“零延迟”、指令下达“无梗阻”;严格落实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工作机制,全程跟踪转移进度、压实转移责任,截至9月25日15时,累计安全转移群众6740人,实现“应转尽转、不落一人”;依托应急“一键通”智慧平台,实时掌握12个乡镇防御动态,专项抽查39个易发生“断水、断电、断通信”问题的村委卫星电话联通情况,推动479名县、镇、村三级三防责任人“责任上肩、任务落地”;先后组织召开防台风专题部署会议4次、开展多部门会商研判5次、下沉调度乡镇6次,精准明确重点区域、关键环节防御任务,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高效指挥体系。
9月22日至23日,台风逼近的关键节点,县应急管理局组建4个专项督导组,由分管副局长带队分赴12个乡镇,聚焦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塘水库、在建工地等高风险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推动各类风险隐患“立查立改、动态清零”,从源头上筑牢防御屏障。
与此同时,救援力量前置与调度工作同步提速。专项调派县森林消防大队50名队员在单位集结待命,时刻紧盯风情雨情变化,确保接到指令后可“即刻出发、快速驰援”;选派10名森防队员携带镰刀、油锯、救生衣、应急工具包、对讲机、手电筒、卫星电话等专业装备,前置驻防大江镇、里洞镇两大重点区域,提前预置道路清障、内涝排水、应急救援等实战能力,为后续抢险救灾赢得主动。此外,联合新媒体平台构建“多渠道、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持续推送台风动态、防御指南,引导群众增强避险意识、主动配合防御,凝聚起全民抗台的强大合力。
9月24日17时许,台风“桦加沙”在阳江市海陵岛正式登陆,新兴县风雨强度骤增,其中里洞镇录得最大阵风29.8米/秒(11级),灾情险情接踵而至。自24日17时30分至25日15时,里洞镇陆续出现多处树木倒伏、道路边坡崩塌等紧急情况。县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直接调度前置驻防队员奔赴现场,开展“争分夺秒、连续作战”的抢险行动——对倒伏树木进行截断清运、对崩塌边坡实施临时加固,全体救援人员坚守一线近22小时,全力清除道路通行障碍,确保重点路段始终保持安全畅通,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台风警报解除,应急保障工作却未“鸣金收兵”。下一步,新兴县应急管理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灾后复产各项工作:一方面,紧盯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水位等关键领域,加密监测频次、强化巡查力度,坚决守住“隐患不反弹、风险不升级”的底线;另一方面,全面推进灾害损失精准统计,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继续筑牢守护群众安全的“坚固防护墙”,为全县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保驾护航。
撰文:冯凯思 莫洪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