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而动筑屏障!湛江水文分局全面备战超强台风“桦加沙”

作者 刘稳 2025-09-24 20:22

随着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裹挟着狂风暴雨逐步逼近南海北部海域,湛江水文分局坚决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汛理念,以“汛”为令、先“风”而行。自9月22日14时正式启动防风水文测报Ⅳ级应急响应以来,全局干部职工迅速结束休假、全员到岗,全面进入“临战待命、随时应战”的工作状态。从一线监测点位的精准部署,到核心设备的检修加固,再到后方后勤的全面支撑,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联动,织密织牢台风防御期间的水文监测安全网,为守护湛江沿海及内陆片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关键“数据防线”。

为确保在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等极端天气叠加影响下,依然能持续、精准获取潮水位、降雨量等核心水文数据,湛江水文分局第一时间抽调技术骨干,紧急组建3支专业化应急测报突击队,于9月22日傍晚分批奔赴防汛前线关键点位。其中两组突击队重点驻守企水港、湛江港、徐闻北港等沿海重要港区,以及南渡(二)站等流域关键潮水位站。抵达现场后,技术人员顶着渐强的风力,争分夺秒对浮子式水位计、雷达水位监测仪等测验设备进行防风加固,用钢丝绳、防风支架等器材固定设备主体,同时逐一对双备份监测系统的电源切换、数据同步功能进行实战测试,通过“主设备运行+备用设备待命”的双轨保障模式,坚决确保极端天气下水文数据采集“零中断、零误差”;另一组突击队则深入廉江、吴川片区的中小河流监测站点,针对台风期间易出现水位骤涨的支流河段,采用人工测绳与设备监测数据反复比对的方式开展水位校测,通过多频次、多维度的数据校验,将监测误差严格控制在±0.01米以内,为后续水情研判、洪水预警提供精准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湛江水文分局下属的20余个基层测站同步打响设备“保卫战”与数据“守护战”。各测站值班人员按照“逐台排查、逐项测试”的标准,对水位计、流速仪、雨量筒等核心测验仪器开展全流程检查维护:一方面拆开设备外壳清理内部灰尘,检查传感器灵敏度,另一方面模拟强风暴雨环境,通过人工喷水、风机吹风等方式测试设备抗干扰能力,确保每一台仪器都能在恶劣天气下“顶得住、测得准、传得快”;同时,工作人员对测站周边的排水沟渠进行彻底清淤,拆除周边易被风吹落的杂物,加固观测平台防护栏,全面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台风期间水位变化快的特点,各测站将水位校测频次从每6小时1次加密至每2小时1次,严格执行24小时双人轮岗值班制度,确保第一时间捕捉洪峰过境、水位突变等关键水文信息,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实时数据参考。

后方机动保障队伍同步发力,为前线测报工作筑牢坚实支撑防线。技术保障组的骨干人员集中对走航式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便携式水位仪等应急监测装备进行逐项调试,重点测试设备的数据采集精度与续航能力;通信保障人员则对卫星电话、对讲机等通信设备进行信号强度检测,通过与前线突击队、基层测站开展多轮通话测试,确保台风期间通信链路稳定畅通,数据传输“不卡顿、不中断”;应急车辆检修团队对5辆水文测验车进行“地毯式”检查,从油路、电路到轮胎胎压、刹车系统逐一排查,更换老化零件,同时在每辆车上足额配备救生衣、防水雨衣、强光手电筒、应急食品等物资,做到“车等令、油加满、物备齐”;全体待命人员严格遵守应急响应纪律,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畅通,随时准备按照指令奔赴突发水情现场开展洪水抢测,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实战状态,全力保障台风期间水文测报工作有序推进。

当前,湛江水文分局全体人员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与“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通过水文监测平台实时跟踪台风“桦加沙”路径变化、强度发展及雨带移动趋势,严格按照应急响应预案高标准完成每一次数据采集、分析与报送任务。同时,分局将此次超强台风防御实战作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练兵场”,通过实战检验现有水文监测体系的稳定性、应急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锤炼专业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后续,分局还将结合此次抗台风经验,持续完善极端天气下的水文监测预案,优化设备保障流程,不断提升水文服务的精准性与时效性,为守护湛江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更加坚实的水文屏障。

撰文:奎淑霞

编辑 邓巧月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