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活动设主论坛和9个平行论坛,并组织了相关主题调研活动。活动上,受邀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分享观点见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建言献策;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话题,与会嘉宾积极开展“辅导”,为广东“十五五”规划编制和落实带来启发。
制造业尚存三大问题
宜向新质生产力求解
主论坛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到“十四五”期末,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已迈过30%大关,成为300年来继英、美后达到该里程碑的第三国;同时,中国制造摘掉“大而不强”的帽子,在当今制造业最重要的10个板块中,中国在5个板块实现“领跑”,5个板块实现“并跑”,基本突破了发达国家“卡脖子”。
“10亿件衬衫换飞机”已成过去,制造业皇冠“摘明珠”正在进行,展望“十五五”,制造业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黄奇帆认为,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中国制造业仍存在能耗高、利润低、全要素生产率低三大问题,相关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平仍有差距。“而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出路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黄奇帆说。
黄奇帆认为,具体而言,在增量环节,应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方面下功夫,这五大板块进一步形成了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我个人估算,从‘十五五’开始到2040年,这15个产业将吸引投资至少100万亿元。”黄奇帆说。
在广东,不仅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九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加速拔节生长、快速成形成势;在论坛举办地南沙,一批企业已开始跑出加速度。主论坛上,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介绍,该公司开发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在广深开放道路实现全天候全时段通行,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提供了典型场景。

小马智行创始人兼CEO彭军
“到2035年,中国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在物流行业及海外出行服务市场,自动驾驶也会得到高速的发展。”彭军说。
“在存量环节,中国现在100多万亿工业产值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黄奇帆说,应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和绿色低碳化的赋能使之得到发展。
“近年来,华润积极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集成电路,不仅获得了良好的财务回报,更通过资本赋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说,该司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投资引导和结构调整的作用,大力推动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等传统业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重点布局集成电路、新能源、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华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祥明
扩大服务贸易等“蓝海”领域
大湾区可围绕制度开放积极探索
主论坛上,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分享了一则趣闻:西班牙游客在中国旅游,被格力推出的热泵式洗护一体机“种草”,购入后付了9000元高额运费送回西班牙;不久后,该游客再次回购,又在格力买了同款洗护一体机。故事不仅直观体现了“中国智造”的竞争力,“9000元运费”的细节也蕴含着中国“智造出海”过程中的服务增值空间。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
黄奇帆梳理相关数据并分享道,“十四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平均增速保持在12%左右,接近GDP平均增速的3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指出,国际上,服务贸易增速持续高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已居于全球第二,但长期逆差揭示出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巨大潜力。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在扩大服务贸易等领域可继续发挥优势、勇于探索。”隆国强说,下一步应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在新一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带好头、做示范、担重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隆国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6年来,大湾区日益成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连接世界经济往来的枢纽。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认为,“十五五”既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企业从“中国龙头”迈向“全球巨头”的战略机遇期。港澳有着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香港一直是内地企业出海的首选平台;目前,香港与南沙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对接机制,双方可携手中国企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合作领域,争取更多的政策创新等方面的合作。

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广东坐拥前海、南沙、横琴、河套四大平台,“十五五”时期可围绕制度开放积极探索,与港澳合作打造企业“出海”第一站;他还提出构建大湾区区域共同大市场,为生产要素流通创造有利条件。“经济规模上,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京湾区已相差不多;”郑永年说,“若11个城市进一步融合,到2035年,大湾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科创中心。”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
南方+记者 邵一弘 李凤祥 傅鹏 任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