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汕头市中心医院 主管护师 胡苑琳、主治医师 陈臻、医师 林泽鸿
寒冬已至,
当许多人裹紧大衣时,
有一群“泳”士正跃入冰水,
挑战自我。
近年来,冬泳运动在我国逐渐发展
冬季游泳,被誉为“血管体操”
有一些人面对寒冷的冰水
却只能瑟瑟发抖
或者担心中途突发危险意外……
源自中医的穴位按摩
能科学地帮助我们
更好地享受这项运动。
01
泳前“热身”
点燃体内的“小火炉”
下水前的准备至关重要,目的是让身体“热”起来,气血活跃起来,为迎接冷刺激做好充分准备。
激活阳气:按压揉“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我们低头时颈部后方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凹陷处,按揉这里能强力振奋全身的阳气,提高耐寒能力,预防感冒。
方法: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用力按揉大椎穴2分钟—3分钟,直至感到局部发热、发胀即可
强健根基: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在膝盖外侧凹陷(外膝眼)往下约四横指处,刺激这个穴位能补中益气,强壮脾胃,增强身体整体机能和抵抗力。
方法: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两侧足三里各2分钟,直到感到酸麻感沿着小腿蔓延。
促进循环:按摩“涌泉穴”,使之发热
涌泉穴位于脚底前部凹陷处,约在脚掌前1/3与后2/3交界点,用手掌搓热涌泉穴,可以引火归元,温暖下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
方法:用手掌大鱼际(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搓揉对侧涌泉穴2分钟—3分钟,使之发热。
02
泳中“维稳”
关键时刻的“强心针”
如果在水中感到过度寒冷,心跳加速或出现紧张情绪,可以迅速刺激我们手腕上安抚心神的“内关穴”(通常在出水后立即进行)。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向上约三横指宽处,在两筋之间。这是保护心脏的重要穴位,刺激这个穴位能宁心安神,缓解心慌、心悸、胸闷等不适,平稳心率。
方法:感到不适时,用拇指深按对侧手臂的内关穴,持续1分钟—2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准。
03
泳后“修复”
驱寒补能的“回暖舱”
出水后的恢复与下水前的热身同样重要,出水后及时做好保暖措施,驱散寒气,补充阳气,防止病邪入侵。
温暖四肢:再按“足三里”与“涌泉穴”
游泳后再次刺激这两个穴位,能加速四肢末梢的血液回流,帮助身体核心温度恢复,消除疲劳。
方法:重复泳前的按揉动作,此时身体敏感,效果会更明显。
宣通肺气:按揉“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冬泳容易受寒邪侵袭,鼻塞流涕是常见症状,刺激迎香穴能有效预防感冒,缓解鼻部症状。
方法:用食指指腹快速上下搓揉迎香穴1分钟—2分钟,直到鼻旁发热,呼吸通畅。
已获授权图,转载勿使用
祛风散寒:按揉“风池穴”
风池穴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处。风池穴是“风邪”聚集的地方,按揉可以有效预防因受风引起的头痛、鼻塞。
方法: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风池穴2分钟—3分钟。
需要牢记的是,穴位按摩是科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慢跑、关节活动等热身运动,也必须建立在循序渐进的冬泳训练基础上。它的效果是累积的,长期坚持才能更好地改善体质。对于体质虚弱或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不建议贸然尝试冬泳。最后,出水后请立即擦干身体,穿上保暖衣物,喝上一杯温热的姜枣茶或红糖水,能让回暖效果事半功倍。
将古老的穴位按摩智慧
融入现代的冬泳挑战中,
是对身体更深层的理解和呵护。
愿这些小妙招能助您
游得更安全、更健康、更畅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