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远连樟当一天村民,解锁这里的“幸福密码”

南方+  2025-11-05 07:03

03:06

清远连樟村

岭南金秋,阵阵凉风吹入群山环抱的清远英德市连樟村,拂过金黄的稻田,唤醒一天新生活:

村民陆奕和带上工具,前往竹山收获最后一批西牛麻竹笋;女工张运连骑上电动车,前往离家几百米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上班;玩具加工厂厂长冯彩霞换上工服,开始盘点一天的生产任务。

这是连樟村平凡而充实的一天的开始,也是村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瞬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连樟村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引进乡村产业、建设和美乡村、办好民生实事,实现一年一台阶、年年有新变化。

如今,这个粤北山村不仅惊艳了游客,还吸引不少青年人返乡发展,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清远英德市,群山环抱的连樟村多年来一心一意谋发展,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清远英德市,群山环抱的连樟村多年来一心一意谋发展,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家门口”务工增收,既能上班又能顾家

每天一早,村中玩具加工厂车间里,机器已经“咔咔”作响,工人们将一件件塑料零件制作成玩具,随后运往全国各地。这是由闲置校舍改造而成的工厂,吸纳了周边数十名村民就业。

“以前村里没有产业,要到很远的地方打工挣钱,有的村民上晚班要凌晨一两点才下班。如今村里有了加工厂,村民就可以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庭。”回忆起这几年的变化,冯彩霞感同身受,她以前在十几公里外的连江口镇玩具厂打工,每天起早贪黑,难以照顾家庭。

冯彩霞的经历,也曾经是许多连樟村民的真实写照。

连樟村山多地少,耕地面积只有905亩,水田人均不足半亩,村集体经济收入最低时一年不足2000元。长期的贫困曾让不少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发展。

应该怎样摆脱贫困、实现振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近年来,连樟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相继引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麻竹笋加工厂、“连樟山居”民宿等20多个产业项目。2024年,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约2.47万元。

依靠乡村产业,村民既获得分红,又实现家门口就业。

连樟村近年来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相继引进20多个产业项目。 

连樟村近年来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相继引进20多个产业项目。 

还有半个月,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水果番茄将迎来丰收,工人们正细致地对水果番茄进行绕蔓处理,以提高产量。

示范园负责人陈华介绍,园区通过引进物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机组等先进设备,采用立体栽培模式,集约高效种植草莓、小西瓜、水果黄瓜、小番茄等优质果蔬,带动了16名当地村民就业。

水果的甜味留在了每一个过往游客的心里,也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水果番茄丰收在即。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水果番茄丰收在即。

工人张运连在2019年就进入示范园工作,她家离这里不足一公里,每天只需骑几分钟电动车就可到达。“以前在家耕几分田,没有种植技术,也没多少收入。为了顺利在园区工作,我还跟着公司去海南学习了一个月。”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现在这里每月有约4000元的工资,离家又近,方便照顾孙子。”张运连乐呵呵地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很满足。”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村民正对水果番茄进行绕蔓处理以提高产量。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村民正对水果番茄进行绕蔓处理以提高产量。 

这些年,连樟村并没安于现状,借助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力量,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相继落地“连樟山居”民宿、广东连樟臻选供应链有限公司等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连樟村的产业形态。

山村旧貌换新颜,离乡青年回流乡村

走在连樟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山水环绕、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白墙房子点缀在青山绿岭中,碧道环绕、清澈见底的连樟河成为游客的打卡点。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破旧村。

“当年村里杂乱地搭建着牛棚、猪圈、鸡窝,下雨天到处污水横流,根本没法踏出家门。”村民陆秀媚说,因为贫穷,早年不少村民像她一样选择离乡发展。

村容村貌的改变,从“三清三拆三整治”开始。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介绍,连樟村大力推动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村实现了无害化户厕全覆盖、垃圾清理保洁每日全覆盖。

连樟村建起了新村道,统一改造楼房外立面,“旧村”焕发“新颜”。 

连樟村建起了新村道,统一改造楼房外立面,“旧村”焕发“新颜”。 

村里还建起了新村道,统一改造楼房外立面,万里碧道、连樟客厅、旅游驿站、乡村酒店、乡村振兴学院等设施如繁星散落,实现旧村换发新颜。

“从2017年的整洁村到现在的和美乡村,连樟村的村容村貌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陆飞红感慨道。

改变催生希望,越来越多离乡的村民选择踏上返乡之路。

陆秀媚在2018年回乡创业,经营土特产甜酒和茶叶,也会充当解说员角色,向游客介绍连樟村的蝶变历程。“最近村里建起了直播中心,我也跟着年轻人一起学习直播带货,希望能帮助销售村里的农产品。”

连樟村建起了直播中心,回乡创业的陆秀媚转型成带货主播,希望拓宽农产品销路。

连樟村建起了直播中心,回乡创业的陆秀媚转型成带货主播,希望拓宽农产品销路。

村干部陆文泽此前在广州打工,2019年,由于接收到越来越多关于家乡变化的消息,他回到了家乡,“这些年连樟村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也更愿意参与到家乡建设中”。

陆飞红说,随着乡村产业逐渐兴旺,村容村貌不断完善,目前,连樟村正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全力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依托现有产业项目,把连樟村打造成覆盖研学基地、拓展培训、乡村旅游的农文康旅综合体。“随着村子一天天变好,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回到家乡,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发光发热。”

暖心服务惠民生,乡村生活更有温度

“阿叔,久等了,饭菜来了!”中午时分,村干部陆国勇骑着满载饭盒的摩托车,前往沙潭、禾湾村小组,为70岁以上的老人送午餐。

陆国勇刚停好车,老人陆上福热情地打起招呼:“国勇,进来喝茶。”

陆国勇边递饭盒边婉拒道:“不用了,我还要给其他老人送餐,您慢慢吃。”

免费提供午餐的服务,连樟村坚持了4年。

连樟村开办长者饭堂,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连樟村开办长者饭堂,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2021年3月,连樟村开办长者饭堂——老年乐膳馆,每个工作日为村中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家人帮忙取餐,其他路途较远的老人则由村干部、社工送餐。”陆飞红笑着说,“连樟村所有的村干部,都当起了‘外卖员’。”

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是连樟村提升村民幸福感的生动实践,让乡村生活更有温度。

群众的小事,就是村里的大事。近年来,连樟村实现城乡公交村村通校车服务全覆盖,建成连樟客厅健康服务中心等阵地,提供“四点半课堂”、老年乐膳馆、儿童乐园等暖心服务。随着一项项民生项目的落地,村民幸福感油然而生。

连樟村长者饭堂里,老人们等候领取午餐。

连樟村长者饭堂里,老人们等候领取午餐。

“在村里生活很便利,村里小孩上课有校车接送,村民去市区有公交车。”在连樟村生活了30多年的袁家活切实感受到了变化,“以前有摩托车的人家屈指可数,现在不少村民都开上小汽车,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升了。”

在连樟村党群服务中心里,放着一本本为民办实事的清单台账。陆飞红介绍,村党总支动员党员干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并开展订单式、组团式、上门式认领完成“微服务”。近两年,连樟村累计完成“微服务”126项,办理小微实事45件。

陆飞红说,这些年,村党总支把村居环境、道路建设这一件件小事一件件落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连樟村一个都不落下。”

采写:南方+记者 陈咏怀 魏钰 焦莹 达海军 通讯员 林钰欣 

脚本:南方+记者 魏钰 陈咏怀 焦莹

出镜:南方+记者 魏钰

摄影:南方+记者 曾亮超 李永智

摄像:南方+记者 李永智 曾亮超

剪辑:南方+记者 李永智

编辑 朱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