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佛山城与村,看工业大市的点金术

南方+  2025-11-06 07:17

02:32

走进佛山城与村,看工业大市的“点金术”

秋日的暖阳照进佛山顺德北滘镇,黄龙村在晨曦中苏醒。鲤鱼沙公园里,老人们悠然散步;河岸石阶上,垂钓者静静投竿,岭南水乡的时光仿佛在这一刻放缓。

两公里外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则是另一番景象:正值早高峰,数以千计的设计师手提电脑包,带着满脑子创意,如滚滚洪流涌入园区。工作室灯光次第亮起,这个曾诞生无数“爆款”产品的设计高地,开启了新一天的忙碌。

一边是乡村蝶变新图案,一边是创新奔涌新场景,一幅“产、城、人、乡”和谐共生的和美画卷,在一静一动间徐徐展开,成为一座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勇毅前行的生动注脚。

远眺黄龙村,产业园区与整洁的连片村屋相依。廖明璨 摄

远眺黄龙村,产业园区与整洁的连片村屋相依。廖明璨 摄

绘就“和美家园”新图景

周末的早上,黄龙村村民周美坚在家门口散步,眼前是整洁的街道、精致的小公园和清澈的河流。“现在出门就是公园,抬脚就到河边。”她感慨道,家乡真是越变越美了。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周美坚曾离家发展。随着近些年村容村貌不断提升,她毅然选择返乡工作。现在每当想到这个决定,她都觉得自己走对了路:“家乡建设越来越好了,一样很有幸福感。我回来,值!”

十多年前,黄龙村是经济差、环境差、治安差的“三差村”之一,属于顺德20个“经济发展较慢村”。如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接踵而至,这里已是村民由衷自豪的美丽家园。

黄龙村人居环境品质日益提升。

黄龙村人居环境品质日益提升。

黄龙村的蝶变,始于党建引领。为改变落后的现状,村里组建起党群先锋队与党员突击队,分片走访,精准收集民意,更创新打造“黄龙议事厅”,把群众的“烦心事”摆上台面,通过“三会会诊”机制推动件件落实。“我们坚持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改变。”黄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忠青说。

环境整治为黄龙村按下“美颜键”。入村大道整洁开阔,昔日的铁皮屋、围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有致的口袋公园与翠绿草坪,彻底告别了“人车混行、风貌杂乱”的旧观。三丰河经过清岸行动重现秀美容颜,违建拆除后建起的亲水平台,成为村民散步休憩的首选。智慧治理更悄然融入日常,连垃圾桶将满时都会收到平台预警,数字技术正默默守护这方净美家园。

乡村之美,不仅在环境,更在乡风。连续多年举办“睦邻冬瓜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凝聚了人心。“现在邻里之间都非常熟悉,借活动聊一聊、玩一玩,各家各户之间很少有解不开的矛盾。”陈忠青说。

产业发展则为黄龙村按下“加速键”。走进顺德万洋众创城,人来车往,热火朝天。这个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不仅是村中一景,更是黄龙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工程。目前,园区已吸引15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聚焦智能家电、机器人配套等领域,提供约1万个就业岗位,成功吸引不少外出村民回流。

数据显示:2024年,黄龙村集体收入突破4600万元,较2012年增长116%;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5万元,增幅达169%。从“三差村”到标杆村,黄龙村踏出了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步伐。

激活“制造未来”新动能

两公里外的广东工业设计城,琳琅满目的展品讲述着另一场变革:展厅的一侧是服务美的、小熊电器等品牌的设计案例,另一侧是园区自主孵化的“爆款”产品。两条脉络勾勒出当地设计产业从“为人作嫁衣”到“自立创品牌”的转型轨迹。

转型路上曾有遗憾。多年前,一个诞生于此的无油空气炸锅方案,因成本因素未获本土工厂青睐,最终被国外著名品牌采纳,致使当地家电产业错失了一次量产“全球首款”的机会。

如今,“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发展目标,这样的遗憾正被改写。在广东工业设计城扎根16年的宏翼设计创始人卢刚亮,用二次创业的成功印证了这一转变。“佛山制造业基础扎实,我们完全有能力自创品牌。”他创立的卡蛙科技,精准切入衣物护理细分赛道,推出的便携干衣架直击商旅用户痛点,销量已突破200万台,实现了从设计服务到自主品牌的跨越。

而在技术门槛更高的装备制造领域,设计企业的转型之路同样坚实。早在2009年就入驻园区的潜龙设计,主动跳出家电设计舒适区,毅然攻坚重型装备与机器人产线。凭借毗邻市场的地缘优势,企业组建起复合型工程师团队,通过吃透工艺、严控流程,成功赢得库卡、伊之密等头部企业的信任。

广东工业设计城每年通过设计创新服务输出设计创新成果约1500项。

广东工业设计城每年通过设计创新服务输出设计创新成果约1500项。

“我们完成的10条智能产线,不仅带来亿元营收,更推动装备走向非洲、意大利,实现高附加值设计出海。”董事长尹晓丽说,潜龙设计已获专利190多项,单条生产线设计费可超1000万元,走出了一条“逆向攻坚”的升级之路。

从早年单纯卖图纸、卖创意,到“设计+产业”深度融合,设计在这里不再是附属品,而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截至2024年底,广东工业设计城已聚集306家企业、8253名研发人员,累计获国内外设计大奖500余项,知识产权超1.1万项。2024年园区服务收入达26.02亿元。

广东工业设计城副总经理曹其福介绍,如今,园区正持续丰富“广东设计”的国际化内涵,已与美、德、日、韩等全球超30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全力打通“顶尖设计+佛山制造+国际市场”的全产业链。

打造“千亿大镇”新标杆

蓬勃发展的黄龙村与广东工业设计城,共同根植于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壤——北滘镇。这里的产业总量和密度都令人惊叹: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平均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已超过10亿元。

这个从乡镇企业起步的工业强镇,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空调、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电生产基地。

如今,作为“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的北滘已开启新一轮的转型,全力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从车间到食堂,“北滘造”机器人在全国各地展现出多种应用场景:美的类人形机器人“美罗”在生产线灵活巡检;开普勒“大黄蜂”充电1小时可工作8小时;炒菜机器人1.5小时完成20道菜,日均服务上千员工。这些深入制造与生活的应用,标志着北滘机器人技术已走出实验室,开始了大规模产业化的腾飞。

北滘将机器人产业视为决胜未来的新引擎。规划面积约2.9万亩的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正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的产业生态。目前,北滘已形成“一核双擎”的完备产业链,基本实现从关键部件、本体制造到系统集成、终端产品的全周期覆盖。

在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全国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全线由机器人自主作业,平均30分钟下线一台机器人。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介绍,自2015年涉足该领域,该企业已拥有库卡等知名品牌,成为全球前四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受访者供图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受访者供图

产业活力更体现在协同生态上。在北滘,海创科技机器人智造城一期已集聚190余家企业,覆盖工业、服务、餐饮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等全链环节,“上下楼即上下游”的模式加速产业集聚。建设中的二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计划打造56万平方米的工业与物流供应链载体。

坚实的布局结出硕果。近年来,北滘吸引投资额超100亿元的机器人重点项目落地,集聚顺德全区七成的机器人产业高层次人才,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较5年前增长超3倍,成功入选国家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版图上的重要节点。

面向未来,北滘目标明确:朝着“广东最好、全国前二、世界前三”的机器人产业集群高地进发,力争2030年产业营收突破500亿元,2035年突破1000亿元。

“这里不仅有扎实的制造业底子,创新氛围很浓,生活气息也很足。这是一个来了就想扎根的地方。”今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张娜,在多番比较后,最终选择来到北滘工作。这一选择,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共同答案。

采写:南方+记者 蒋晓敏 赵越 陈捷生

摄影:南方+记者 戴嘉信(除署名外)

编辑 宋佳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