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肇庆中考作文题出炉!肇庆华赋资深语文教师教你写出彩

作者 卢舒曼 2025-06-30 20:12

6月30日,肇庆2025年中考拉开大幕。下午,九年级语文考试结束,中考作文题目引人关注。肇庆中考采用广东统一命题卷,语文作文题目为材料题,要求考生根据卷中给出的陶行知三句话的理解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请看:

2025广东中考作文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艰难求索中不动摇创造,才为难能可贵。

请根据陶行知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的理解与思考,或叙述经历(学习、运动、科创、劳动),或讲述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今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怎么样?如何写得出彩有深度?南方+邀请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从事一线教研工作20年的语文教师祝丽,一起分析今年中考作文题。

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祝丽。

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祝丽。

以下为祝丽讲述:

2025年广东中考结束,根据学生反馈,作文有话可写,但写好还是有点难度。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今年的作文。

一、命题方向洞察,首先理解命题人意图

核心素养导向:题目紧扣“实践创新”(劳动实践、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核心素养。

时代精神呼应:题目呼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劳动教育”“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要求,强调在平凡中创造,在逆境中突破。

立德树人目标:题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践观、创造观,培养自立自强、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品格。

贴近学生生活:题目要求联系自身学习、运动、科创、劳动经历,避免空谈,强调真情实感和切身体验。

二、题目分析与核心立意提炼

从材料核心看:题目提供了陶行知先生的三句名言,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句或多句进行理解与思考,并结合自身经历(学习、运动、科创、劳动)或讲述道理成文。

从名言解读看: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核心是“自立自强”“实践躬行”“不依赖他人”。强调个体通过亲身劳动与实践获得成果、承担责任的重要性。这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

(2)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核心是“创造无界”“人人可为”“时时可为”。破除对创造的神秘感和高门槛认知,强调创造存在于日常生活、平凡岗位的每时每刻,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是对创造本质的深刻洞察和民主化倡导。

(3)在艰难困苦中不动摇而向前创造,方为可贵。——核心是“坚韧不拔”“迎难而上”“逆境创新”。强调创造的价值尤其体现在面对困难、挑战时的坚持和不屈。这是对创造精神内核(意志力、勇气)的升华。

从立意提炼看,这也是核心的方向:

立意一(融合三者精髓):“在自立自强的实践中,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于平凡生活中进行无处不在的创造。”这体现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教育思想。

立意二从(1)出发:强调劳动实践、独立自主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可结合劳动经历)。

立意三从(2)出发:论述创造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于日常学习、活动、思考的点滴改进中(可结合科创小发明、学习方法改进、运动技巧突破)。

立意四从(4)出发:歌颂在困境、失败中坚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可贵(可结合学习瓶颈、比赛失利、实验失败后最终成功)。

立意五结合(1)和(3):自立自强是基础,艰难困苦是磨砺,二者共同锻造创造的能力与品格。

立意六结合(2)和(3):人人皆可创造,但真正的价值需要在挑战和坚持中淬炼出来。

三、如何写出彩?是赢得高分的策略

1.精准扣题,立意深刻:

要清晰表明你选择理解哪一句或哪几句。开头点题要快、准、亮。

2.深度挖掘:不能停留在字面意思。例如:谈(1)“自己的事自己干”,不能仅写“我学会了洗碗”,要深入思考它如何培养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以及它作为创造基础的意义。

谈(2)“人人是创造之人”,不能泛泛而谈,要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平凡人”如何做出“不平凡”的创造(哪怕是一个解题新思路、一个家务小技巧的改进)。

谈(3)“艰难困苦中创造”,要突出“不动摇”的过程刻画和“可贵”的价值升华,思考为什么这种创造更可贵(磨砺意志、突破极限、解决真问题)。

3.思想升华:结尾要联系个人成长、时代使命、民族复兴等更高层面,点明这种创造精神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4.内容充实,选材典型:

“我手写我心”,建议选择“叙述经历”的路径(学习、运动、科创、劳动皆可)。亲身经历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也最能体现对名言的理解深度。

选材“小中见大”:不必追求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攻克难题的夜晚(学习)、一次突破自我的训练/比赛(运动)、一个不断失败又改进的小实验/小制作(科创)、一次独立完成的家务/农活/手工(劳动),都是好素材。关键在于“细节”和“过程”。

5.紧扣名言核心:所选经历必须能清晰体现你选择的那句(或几句)名言的内涵。例如:

写劳动经历,要突出“自己的事自己干”(自立),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艰难困苦),最终完成或有所改进(创造)。

写科创经历,要突出过程中的反复尝试(艰难困苦/天天创造),最终的小成果(创造),以及独立思考和动手(自己的事自己干)。

避免陈词滥调:慎用过于老套的例子(除非有极新角度)。重点挖掘自己或身边平凡而真实的创造故事。

四、总结与建议

核心策略:“用亲身经历诠释陶行知精神”。选择你最有感触、最能体现“实践”“创造”“坚持”三者或其结合的真实事件。

高分关键:“过程细节+真情实感+思想深度”。把“怎么做”“怎么想”(尤其在困难时)写具体,把由此产生的真实感悟写深刻。

这篇作文题目非常有价值,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弘扬实践精神和创造意识。希望以上分析能帮助学弟学妹们打开思路,写出既有生活温度又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

你觉得这道作文题怎么样?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撰文:卢舒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