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一脚油门到大沥!这些菜火了,就藏在村里!

南海大沥 2025-06-30 11:20

 来大沥 食村菜! 一筷乡愁,百味情深。在“百千万工程”绘就的乡村振兴画卷里,31道村菜正以最质朴的形态,将南海大沥的四时风物、水土灵韵与世代传承的人文记忆,化作舌尖上的乡愁路标。天生我“材”第二期,继续带你走进大沥乡村,品尝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本地美食。

好吃到停不下来的酸梅鹅

一口能配一碗饭的面豉蒸膏渣

“有料又有宝”的酸甜番薯醋

广式茶楼“常客”芋头糕......

这些本地食材制作的大沥村菜

外地人开车都要来吃!

01 / 酸梅鹅

“灵魂”梅酱,一口入魂!

酸甜开胃,好吃不腻,古法制作,大沥限定的水头酸梅鹅,你吃过吗?

位于水头社区的花果场农庄,是周边居民品尝酸梅鹅的常去餐厅,餐厅烹制的酸梅鹅更是好吃到广州、南庄等地街坊开车前往。而他们的“妙招”,则是采用本地养殖的足称靓鹅。

精选重约7斤一只的靓鹅每日新鲜制作,腌制入味后,采用古法碌鹅的方式焖制一小时直到入味,再转至小锅,加入大量酸梅酱汁焖制至收汁,让酸梅酱汁由内而外浸入鹅肉的每个角落,酸甜与脂香的冲击,带来酸甜可口的清新味道。

“平时去其他地方吃饭,都会特地点这道菜试一下,这会让我想起家的味道。”大沥水头社区居民阿标认为,酸梅鹅的味道还是自己家的更为地道。

水头社区因水域丰富,曾经家家户户皆养鹅,鹅群觅食于青草间,畅游于河水中,故本地养殖的水头鹅肉质紧实、弹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曾是养鹅户的餐厅主理人凤姐更是深谙水头鹅的制作秘诀,酸梅鹅、芋头焖鹅、酸菜鹅都是餐厅的拿手好菜,据介绍,每天餐厅午晚市前都会新鲜制作300斤的碌鹅备用,售完即止。

除了靓鹅,凤姐认为,酸梅鹅的灵魂在于其酸甜的口感,秘制的酸梅酱汁更在其中功不可没。酸梅酱捣碎加入冰糖,一同置于净锅中熬制,待呈蜂蜜状后即可,上菜时可在制作好的鹅上浇上酸梅酱,为菜式增添独特的风味。

觅食指南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塘边街东1号

02 / 江心无渣葛

粉糯、清甜、无渣才是靓葛

“正所谓无渣葛,无渣才是靓葛。”江心窝的沙质土壤自然孕育出无渣粉葛,肉质细腻、淀粉丰富,是横江人的骄傲。横江村民种植的无渣葛在农历十月后就可以挖起了,但若想保存一整年,就得要等到冬至后再挖起。

铿记农庄将这种本地特色农作物与青头鸭结合,创制出粉葛焖青头鸭,成为食客追捧的美味。

粉葛选用生长充足的老葛,纤维少、粉多,与自家养的青头鸭同焖,鸭肉需先加入姜片、大蒜爆炒炒出香气,再文火炖至鸭肉酥烂。粉葛吸收了鸭肉的鲜香,变得绵软入味,鸭肉则带着葛根的清香,肥而不腻。

翻阅村志,里面更记录着横江人和无渣葛的农耕回忆。对于横江人来说,从小吃到大的粉葛不仅是食材,更是乡愁的象征。每当逢年过节、家人结婚,本地村民都会点一份粉葛,为这一美好时刻添彩。

当砂锅盖揭开,葛根的清香与鸭肉的鲜美扑面而来,时光仿佛在此刻重叠。曾经的田野风光与如今的匠心烹饪,共同成就了这道承载着土地记忆的佳肴。

觅食指南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横江横沙路79之一

03 / 面豉蒸膏渣

河西人记忆中“岁月味道”

一口菜一碗饭,好吃到停不下来!作为猪油炼制后的副产品,猪油渣如今已鲜少有人品尝,而在诚丰美食等本地老店,面豉蒸膏渣则成为招牌菜,吸引着老一辈食客前来品尝怀旧味道。

仅需猪肉膏渣、面豉、辣椒等简单原料,外加调味料,放入蒸炉,顷刻间便变成饭桌上的美味。河西社区的“面豉蒸膏渣”,便是将这种边角料转化为美味的智慧结晶。

“这道菜已经做了20多年,这家店有多久就做了多久。”诚丰美食的厨师感慨地说道,店里一直坚守着这道传统菜肴,只为将那熟悉的味道留存,让每一个走进店铺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独特的美食记忆。

搭配一碗白粥,油渣的香、面豉的鲜在嘴里相互交融,恰到好处地中和了油腻之感,共同编织出这道菜独特的风味篇章。这道看似简单的菜的背后,更书写着老一辈“物尽其用”的生活哲学。对于老大沥人来说,面豉蒸膏渣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对过往岁月的深情纪念,一场对先辈勤劳智慧的崇高致敬。

觅食指南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河西联河路溪头工业区

04 / 番薯醋

本地人私藏特色酸甜小吃

说起番薯的制作方式,常见的便是番薯糖水、烤番薯等,但是番薯醋你又吃过吗?

在曹边社区,番薯醋作为一道由来已久的特色美食,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既不是传统的菜式,也不是普通的甜品,而是一种酸甜开胃、冷热皆宜的小吃,为当地人的餐桌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味。

在曹边社区,每逢村里有嫁娶喜事,姑嫂乡亲们都会在吉日前一天聚在一起制作番薯醋。街坊邻居们一边分享着制作技巧,一边畅聊着生活趣事,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厨房。这不仅是一种美食的传承,更是一种情感的凝聚。

正宗的番薯醋精选米醋、番薯、芋茎干、大头菜、糯米、花生、白豆等熬制而成。削皮切块后的番薯与各式配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米醋和水以文火慢炖,熬制完成后需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发酵,使其味道更加醇厚,形成独特的酸甜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曹边人认为“酸能开胃,甜能补气”,酸甜结合的番薯醋既解腻又滋补,更因其具有促进消化吸收、醒脑提神等多种功效,广受本地村民群众的喜爱。

05 / 芋头糕

广式茶楼的“金字招牌”

在广式茶楼,有一种美食称得上是“人气王”,那就是芋头糕。它不仅是茶楼里的“常客”,更是岭南人心中不可或缺的年节祭祀必备品。

对于长辈来说,吉祥话则赋予了芋头糕更深层的意义。粤语中,“芋”与“护”“裕”同音,寓意家宅平安、丰衣足食,而“糕”与“高”谐音,寓意“蒸蒸日上,步步高升”的美好。

大沥沥中社区,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曾经家家户户都种植芋头,这里的人们更是芋头糕的传承者和发扬者。芋头糕的制作无需繁复工艺,只需将腊肠、虾米切碎,在热锅煸炒出香气,倒入切成丁状的芋头及调料,翻炒入味后加水焖煮。5分钟后,加入由粘米粉和水调制成的米浆,翻拌均匀,并另取一个盘刷油,将炒好的芋头糊倒入盘中,轻震几下,排出气泡,再蒸熟放凉切开即可。

芋头糕还可以用油煎到香脆再食用,别有一番风味。一口咬下去,芋头的软糯、腊肠的咸香、虾米的鲜美,再加上米浆的黏韧,所有味道在舌尖上交织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土生土长,天生我“材”,在大沥,平凡的食材亦有闪光点。水头的鹅,横江的粉葛,沥中的芋头......它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被大沥人用匠心和智慧烹饪成一道道佳肴。

如今,一代又一代的大沥人,以本土食材为笔,以传统烹饪技艺为墨,在舌尖上书写着属于大沥的故事,让这方水土的温暖与深情,跨越岁月,代代相传。

来源:大沥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

图片:甘仲源、黄杰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