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交通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智慧交通产业系以“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为契机,紧扣国家“双碳”战略、交通强国战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构建起覆盖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体系。通过前瞻布局、精准培育,学院智慧交通产业系走出了一条“对接产业、服务战略、育训并举”的特色发展之路。
专业建设:
对接区域产业,三大新专业落地
面对交通领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低空场景应用的深刻变革,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智慧交通产业系以前瞻性的眼光,对接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服务本地企业人才需求为宗旨,与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汽车企业等共同构建起覆盖新能源汽车维修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领域的专业群体系。
同时,产业系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交通职教集团平台优势,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产教深度融合,联合构建动态适配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前瞻性专业结构优化,智慧交通产业系已形成“产业需求驱动—专业迭代升级—人才生态共建”的良性发展机制,既精准匹配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又为学子构建了多维度职业发展通道。
2025年专业布局实现战略性突破:紧扣低空经济产业爆发式增长趋势,获批设立低空飞行运营与管理专业;积极响应“双碳”战略目标,创新开设新能源汽车评估与再循环专业;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领域,增设智能汽车安全运维特色方向。
三大新专业的落地,标志着产业系专业群完成“陆空一体化公共交通运维”的立体化布局,形成覆盖智慧交通全产业链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矩阵。
教学革新:
场景驱动教学,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智慧交通产业系以“场景赋能、实战铸魂”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教—学—做—创”四位一体融合式育人生态,推动产业系教育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通过比亚迪汽车、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区域龙头企业共建比亚迪产业学院、广汽培训基地、小鹏汽车产教评基地,让学生在对标企业检测线和4S店环境中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同时,学院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智慧交通产业系以“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为战略支点,构建“引育结合、产教互嵌”的教师发展生态。
产业系通过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担任产业教授,将比亚迪、广汽等前沿工艺转化为教学案例,选派骨干教师赴头部企业开展实践,打造了一支既懂理论又精实践的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将行业最新技术、工艺和标准融入课堂,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技能竞赛:
以赛促教提升,打造高精尖技能尖兵
智慧交通产业系将技能竞赛作为人才培养“试金石”,构建起“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师生得以在更高层次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也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特别是在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智能汽车维修工(车机系统调试与智能驾驶方向)赛项中,学院参赛队伍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斩获了优异成绩。
这些竞赛成果不仅是对师生技能水平的肯定,更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智慧交通产业系将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将竞赛设备转化为实训设备,实现了竞赛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反哺了日常教学,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例如,在智能汽车维修工赛项中,师生需要掌握车机系统调试与智能驾驶方向的最新技术,教师团队及时将这些技术融入教学中,更新了实训设备,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
校企合作:
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智慧交通产业系以“实体化运作、产业化对接”为核心,共建产业学院,形成“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学院与比亚迪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比亚迪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不仅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地,还引入了企业的真实项目和教学案例,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学生在产业学院中不仅能够学到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还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此外,智慧交通产业系还依托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公共交通职教集团,选择集团内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持续为教师提升实践技能提供机会,采用轮转方式,“引培”结合,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自主培养核心课程负责人,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教学团队。
从传统汽车维修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运维,从单一技能培训到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智慧交通专业群的蝶变印证着“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人才长在需求链上”的职教逻辑。站在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的新起点上,智慧交通产业系将继续以“顶天立地”的姿态——顶技术前沿之天,立产业需求之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南方+记者 洪钰敏
通讯员 梁倚嫣 刘元骞 颜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