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941个“党建庭院”微网格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7月10日,记者获悉,通过创新打造“微调解”等七大功能,该镇将议事平台延伸到村民家门口,实现民生服务“零距离”。
在乐平镇,941个“党建庭院”微网格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乐平镇,941个“党建庭院”微网格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截至目前,乐平“党建庭院”已推动14个村(社区)全覆盖,吸纳224名乡村治理达人入库,高效解决了道路硬化、土地纠纷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出了一条“庭院聚民心、党建促发展”的治理新路。
在深化“全惠你”基层治理体系进程中,乐平镇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构建起“党建庭院”三级网络:新旗村“茶话心院”示范点率先探路,14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全镇划分941个微网格配备843名庭院长,逐步构建起“全域抓党建、全程抓治理、全线抓服务、全力抓发展”的治理新格局。
乐平“党建庭院”建设覆盖14个村(社区)。
乐平“党建庭院”建设覆盖14个村(社区)。
自乐平镇推行党建庭院以来,聚焦“有人气、有故事、有活干、有钱赚”目标,创新打造“微课堂、微宣讲、微议事、微调解、微管护、微服务、微经济”等七大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新旗大旗头村,村党委第一书记苏达豪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知识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家常话”,在庭院中开设“微课堂”,让村民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成长。
聚焦群众需求“送干货”。在全国“路政宣传月”期间,范湖村党委会同佛清从公路局人员,以“携手爱路护路、共赴美好前路”为主题,在党建庭院开展交通知识“微宣讲”,让政策宣讲更接地气。
在源潭刘边村的庭院里,村民成为治理“主人翁”。村干部与村民围坐一圈,就和美乡村检查后发现的房屋外立面油污、公共区域杂物堆放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整改方案,从“干部说了算”到“大家一起想”,真正实现“事在‘院’中办”。
庭院里还能解开“心头结”、“解民忧”。南联赤东村两村民因鱼塘边界问题产生纠纷,庭院长邝广成随即组织双方在大榕树下促膝长谈,用“拉家常”的方式解开疙瘩,让“难在‘院’中解”成为常态。
黄塘关家至梁家村道路长182米,该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湿滑,坑洼不平,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黄塘村党委第一书记陈勇组织村民代表一同探讨,得出解决方案后,关家村庭院长关允奇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资金与社会力量支持,将道路硬底化,让“民生温度”触手可及。
村民还在庭院里研究“致富经”。范湖南村的庭院里,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围坐讨论集体建设用地方案,从土地规划到产业布局,大家你出点子、我提建议,让闲置资源活起来。为乡村经济发展种下“新希望”。
从新旗村“茶话心院”示范点,到全镇14个村(社区)全覆盖“党建庭院”,再到941个“党建庭院”微网格,如今在乐平,这些方寸之地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更是党群连心的“温情驿站”。在这里,事在“院”中办得顺,难在“院”中解得开,情在“院”中结得深的生动实践。
采写:南方+记者 张秀蓝
通讯员 何晓敏
乐平镇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