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青年企业家的“双向奔赴”,这场考察交流太带感了

作者 张伟炜 2025-07-04 19:55

教育、科技、人才是现代化的根基,而青年正是其中最活跃的“创新源代码”。

7月3—4日,深圳市青年创新发展促进会考察团走进汕头,开展青年创新工作考察学习。来自团省委、腾讯公司、广东省青年商会、深圳市青年创新发展促进会共30余人参加。

这是深圳市青年创新发展促进会在这个盛夏里的一次奔赴。不仅让深圳、汕头两市之间青年智慧相连、创新活力互通,还为深圳青年“打开”了一扇了解潮南的窗口。

向“新”而行:

循环经济亮眼 红色文化生辉

潮南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今年是潮南区的“文旅经济新元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文旅融合的内涵与价值引领。

7月3日晚,考察团先是抵达潮南区井都镇十里银滩(田心湾),并举行茶话会。参会人员结合自身经历,就如何以青春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畅所欲言,交流分享心得体会,为潮南区乡村建设、企业发展拓宽思路、明确方向。

7月4日上午,考察团跟随指引来到汕头纺织科技产业园,红场镇大溪坝村、潘岱村、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流,参观潮南区生态环境整治实际成果,重温红场镇这片红色沃土的革命历史记忆。

汕头纺织科技产业园。

汕头纺织科技产业园。

纺织服装是潮南区一大特色支柱产业。其中,印染行业是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汕头纺织科技产业园引进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以纺织印染、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热电联产、固废处理与资源化于一体的“六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治理模式,破解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污水治理环保难题,打造印染行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标杆。

圣达安实业有限公司产品。

圣达安实业有限公司产品。

位于潮南区西南部的红场镇,是抗战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所在地、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2020年以来,该镇大溪坝村、潘岱村接连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后,两村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推进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让红色资源焕发持久生命力。

红场镇潘岱村。

红场镇潘岱村。

汕头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东恒青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思腾高兴地说,汕头纺织科技产业园映射出纺织服装产业的绿色蝶变,红场镇“红绿融合”发展思路让新时代的乡村文化绽放瑰丽华彩,个中发展要义,值得每个青年企业家学习。

活力涌动:

乡村文化多彩 非遗故事鲜活

7月4日下午,考察团来到潮南区成田镇,参观了成田镇上盐村郑正秋故居、东盐村非遗粿品工坊、大寮嵌瓷工艺社,在盛夏的午后享受“电影文化+粿品文化+非遗文化”的文化盛宴。

上盐村是“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故里,近年来该村依托名人效应,以电影为主题,围绕老寨片区打造了电影文化旅游村。无论是老寨外墙上引人注目的郑正秋主题巨幅壁画,还是村内绘制的胶片图案和郑正秋语录,无处不在的电影元素都体现了上盐村独特的电影文化魅力,令青年企业家们眼前一亮。

成田镇上盐村郑正秋故居。

成田镇上盐村郑正秋故居。

东盐村与上盐村水陆相连。来到东盐村非遗粿品工坊,青年企业家们参观了红桃粿草坪和潮汕民间器物展厅,并在东盐粿品工坊体验粿品制作,更深刻地了解到非遗文化传承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东盐村非遗粿品工坊。

东盐村非遗粿品工坊。

在成田镇大寮嵌瓷工艺社,青年企业家们通过观览嵌瓷工艺社里陈列的嵌瓷展品,感受到嵌瓷独具特色的美,并在讲解中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在打造文化特色村、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意义。

大寮嵌瓷。

大寮嵌瓷。

参观每个特色点位之余,还要考察学习潮南区青年创新工作的经验做法,学以致用。深圳青年与潮南青年在文旅融合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碰撞出新的思路,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与决心。

广东联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茂谷农业供应链董事长、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副会长郭宇泽表示,在他看来,本次考察活动聚焦产业、乡村、文旅等领域,一批批精心打造的项目很是亮眼,大家充分了解到潮南的创新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农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汕头和深圳虽相距300多公里,隔山隔海的空间距离却被这场别具特色的交流会消融,转化成为共同的特区特质和建功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为推动两地青年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肖俏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