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捡跑”,“1+1”是否只等于“2”?

惠州发布 2025-07-07 09:40

7月6日一早,近千名徒步爱好者齐聚博罗县麻陂镇鸡笼山。他们步履生花,用脚板丈量山溪林间之美,用行动传递动起来的健康理念,用爱心撒播绿色环保的捡跑理念。

近千名徒步爱好者齐聚博罗县麻陂镇鸡笼山。周楠 摄

原来,“喜迎十五运 助力百千万”2025惠州市全民健身“绿行山野”暨捡跑系列活动(博罗·麻陂站)在此举行。活动创新采用“徒步+捡跑”形式,迸发出了怎样的能量与惊喜?

“徒步+捡跑”,这道“1+1”的算数题是不是就只等于“2”?

迎着朝阳,听着溪水叮咚,户外运动爱好者、捡跑志愿者用热情与热爱,点亮了这座小山村的清晨,照亮了美丽乡村的新一天。他们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也在宣扬“我运动我健康”的健康生活理念。他们在沉浸美景的同时,也成为了别人眼里的亮丽风景。他们沿线捡跑,带走垃圾,留下干净,传播了绿色环保理念……

捡跑志愿者在拣拾垃圾。周楠 摄

“徒步+捡跑”,这道“1+1”算数题,数字很清晰了、算法也很明了,但这又不是一道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题,它的最终答案,需要看两者融合后的化学反应,还有参与者的躬身实践效果如何。这里的“1+1”,答案其实不只是“2”,而是有着更大的效应,有着更大的意义,实现“1+1>2”。

展示的窗口,支起口碑的担当

“这里很美,给我拍个照。”“这个溪水好清澈,我想小憩一会。”“没想到,这个小山村,这么美,我要告诉更多的人……”在活动中,鸡笼山的颜值惊艳了大家的双眼,随手一拍的美图“挤爆”了各位参与者的手机内存,“刷爆”了每一个人的朋友圈。

大家在中途打卡拍照。周楠 摄

“你来与不来,我都在等你。”其实,这般美景一直都在。这几年,随着绿美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这里颜值在持续刷新。为何没有置顶美丽乡村的朋友圈?正所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千人的队伍到来,大家一下子被美得有些措手不及。于是,有了“我为它的美丽”代言的冲动,让美景置顶了朋友圈,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这美丽流量可谓一波接一波。

在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美丽”的传播可以很快、很广,一个几秒的短视频、几张治愈系的照片,都有可能带火一个人、一处地、一座城。高考的扁担女孩、网络红人郭有才的《诺言》……在现实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身临其境更具真实感,更容易被治愈。户外运动爱好者说:“这里一山一水,都很美,可谓一步一景。我要告诉更多人,这里是个休闲避暑和户外运动的好去处。”这份真情流露更具说服力,强于许多浮夸的网感,是最好的口碑传播。

麻陂镇生态环境优美。周楠 摄

在博罗县麻陂镇,还有一处被户外运动爱好者带火的“小网红”!那便是红女水库。岸边的绿地,夕阳西下的美好,在绿地上支一顶帐篷,坐着小板凳品一壶美茶,望着水库的波光粼粼,看着晚霞落日倒映在水面上,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再吹着徐徐的水风,感受她送来的夏日清凉,很是惬意。这种户外的治愈式休闲,通过户外运动者、露营爱好者的口碑或者视频传播,让这里迅速原地蹿红,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吸引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游人前来“抢位”,只为体验这里的唯美与松弛感,为紧绷的工作神经放个假。

夕阳西下的红女水库,宛如一幅山水画。李燕文 摄

一场户外运动,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对外展示窗口,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展现着地方魅力,树立着一方口碑,再加上口口相传和网络传播,让更多人熟知一个地方、爱上一个地方,推着这个地方朝着你想要的、更美的方向发展。

流量的载体,撑起发展的引擎

“近1000人,比我们周边两个村现在的常住人口加起来都还多。”宁静的小山村被一场徒步活动搅动起来了,爆发式增长的人流量惊到了在这里居住的淳朴村民。

热热闹闹的人气,让小乡村有了更多生气与灵动。随人流而来的,有农特产品的“销量”,有民宿的“宿量”,还有农家乐的“饭量”。

在活动现场,出发点设有农产品展区,展区内有展位15个。活动当天,每个展位前都人头潺潺。大家都在品尝着这边的特产,如麻陂肉丸、蜂蜜、特色小吃等。在大快朵颐之余,户外运动爱好者们还纷纷购买,将这边的特产放入后备箱里带回,和亲朋好友一起品尝。来记肉丸店的负责人李裕琪带了200多斤肉丸过来摆档,一场活动下来都卖完了。她说:“活动有近1000人,人气很旺,对打响我们麻陂和麻陂肉丸的名气很有帮助,期待有更多活动。”

麻陂特产受欢迎。李燕文 摄

今年“五一”,这里也曾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徒步活动。70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们在林间、村庄穿行12公里。这场并不大型的徒步活动,同样带旺了人气,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考。村民邓叔在鸡笼山养殖蜜蜂。今年春天他的蜜蜂酿了100多斤蜂蜜。在徒步活动的起点,他带来了20多罐、50多斤蜂蜜。其间,热情的队员们还卖力地为邓叔叫卖:“天然蜂蜜才40元一罐,健康又实惠,快来买呀!”于是,刚放下一小会的蜂蜜,一下子就卖出了10多瓶。村民黄姨家中的家常菜小农家乐,一下子被订了6围台。

诱人的麻陂肉丸。周楠 摄

这一次“徒步+捡跑”双管齐下,一下子来了近1000人,这样的带动效应就更明显了。很多外地户外运动者,选择提前一天在麻陂住下,镇里的民宿、酒店都被住满了,床位一个没闲着。在完成了长距离的徒步消耗后,大家都想用一顿味蕾的享受,让自己满血复活。农家乐生意也旺了起来,地道的麻陂美食成了大家口中的香饽饽。罗家山庄是一个美食与民宿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徒步活动的开展,让这里的客房和餐桌都被订满了。

活力四射的户外活动是引流的载体,当地政府和村民要做的就是,尽己所能,接好这波流量,让流量成“留量”,进而成为乡村发展的引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现实。

共赴的美好,期待更具活力的未来

一场活动的成功举办需要精心的准备和全程强有力的保障。这场千人徒步活动,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闪现着当地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工的忙碌身影。他们迎着朝阳,顶着烈日,只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只为用真诚,让“客人”感受麻陂人的热情与真诚。

这场徒步活动从5月开始策划,到7月如期举行,历时了2个多月。线路规划是此次徒步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关键保障。在踩线的日子里,当地的测试规划人员每天一早出发,迎着晨曦,冒着酷暑,踏线而行,做好一个个路标。他们走了一遍又一遍,用一身汗、一脚泥,换来了户外运动爱好者们的满满体验感。

在活动保障方面,全镇党员干部齐上阵,志愿者、社工也积极行动起来,民警、交警、医护人员也参与其中,让徒步爱好者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享受治愈系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律动、感叹运动之乐趣。为了做好此次活动的保障,他们凌晨5点就起床,6点到岗,在各个路口、岗位履职。村民用他们的淳朴与真诚,温暖着徒步者。一路下来,户外运动者累了、渴了,沿线的村民都热情地招呼他们来家里歇歇,喝口水,或泡上一壶热茶,为他们解解乏。而休假中的大学生,也变身为志愿者,贡献着青春力量。

选手在补给点补充能量。周楠 摄

这是一场融合了捡跑的户外徒步活动。活动还设置了“绿色环保行动”,完成徒步活动并且从山顶清洁垃圾后带至主会场。大家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沿路捡走垃圾,留下美好,把“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的理念在乡村传播,倡议和带动村民一起行动起来,护好青山绿水。事实也是如此,村民也都积极参与到植绿、护绿中来,不仅自扫门前雪,以一个个“小美”汇聚成家乡的“大美”,还积极植树护林,让绿美生态更加凸显,让美好生态汇集美好生活。

一场活动的顺利开展,就是一次齐心协力的共同奔赴。正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有了此次活动的圆满,才让参与者们更好地期待下一次的美好相遇。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次……有了一次完美的体验,陆续再来成了理所当然。有了共赴美好的决心,美好的未来值得憧憬。

绿行山野,爽。李燕文 摄

十五运的脚步越来越近,运动热愈发强烈。如何抓住这波红利?目前,麻陂镇依托优质生态资源,规划有上龙湖桃花境2公里观光步道(休闲观光型)、“古韵山溪”3公里健身步道(文化体验型)、“洪洋碧水”10公里徒步路线(舒适休闲型)、鸡笼山-宝溪12公里、20公里徒步路线(专业挑战型)、洪湖-宝溪30公里徒步路线(耐力训练型)等6条精品徒步路线,将农业景观、田园风光、山林树木、山溪瀑布等资源串珠成链,加快构建“农业观光+运动休闲+生态康养”的多元化特色业态体系,打造大湾区特色户外运动目的地。(文字:李燕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