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条街道公建民营托育园建设加速跑!天河构建普惠服务网络破解“带娃难”

作者 郭苏莹 2025-07-08 16:26

猎德街道普惠托育园的80个普惠托位已被预订一空;凤凰街道托育园的“代际融合手工课”让银发族与萌娃共享天伦……这是天河区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7月8日,记者从天河区卫健局获悉,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天河区以“1+21+N”普惠托育网络为蓝图,交出了一份破解“带娃难”的民生答卷:截至目前,全区托育机构达205家,总托位14871个,每千人口托位数6.63个,普惠托位占比超70%,21条街道公建民营托育园建设进入“加速跑”阶段。

全市首创“智医育养”示范中心,政医企联动树标杆

“乳儿班托位已排到2026年底。”天河区首个区级托育综合服务示范中心——悦美乐托育中心自2024年10月开园以来便成“网红打卡地”。

这个由区政府联合越秀地产、医疗机构打造的示范中心,创下三个“全市首家”纪录:首家托育综合服务示范中心、首家“政医企”共建机构、首家融合“智慧照护+医疗保健+科学养+营养膳食”的“智医育养”特色中心。6个标准托育班级、100个普惠托位持续满足0-3岁婴幼儿照护需求。

“我们引入智能手环监测婴幼儿体温、睡眠等数据,每周有儿科医生驻点坐诊”。示范中心负责人介绍,这种将医疗资源嵌入托育服务的模式,正是天河破解“医育脱节”难题的创新实践。

盘活5.6万㎡公建资源,21街普惠托育园织密服务网

在寸土寸金的天河CBD,猎德街道普惠托育园由政府提供328㎡医疗配套、街道划拨144㎡公建场地、企业自租40㎡空间,三方合力打造的80个普惠托位,专门为珠江新城白领家庭设计“5分钟托育圈”。更具创新性的是园区推出的“妈妈岗”计划——通过系统培训让社区妈妈持证上岗,既解决育儿焦虑又创造就业机会,开园即实现100%预订率。

数据显示,全区累计整合22处公建配套资源(9处医疗资源+13处街道资源),通过“政府出场地+企业轻资产运营”模式,从源头上杜绝托育服务“贵族化”。

目前新塘、长兴等9条街道托育园已运营,龙洞、天园等6条街道完成装修,预计2025年底前实现21条街道全覆盖。凤凰街道托育园更与颐康中心通过“一廊两门”设计实现物理连通,组织的“跨龄故事会”让82岁老人与1岁萌娃成为“忘年交”,开创“一老一小”协同照护的广州样本。

产教融合+医育结合,双轮驱动构建专业服务体系

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实训室里,一批准育婴师正在天河区托育产教融合中心接受实操培训。这个由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共建的平台,正推动托育服务从“经验式照护”向“标准化运营”升级,未来将输出托育政策研究、服务标准等“天河方案”。

医疗保障网络同步织密,23名来自区属医院的“健康副园长”进驻托育机构,23家医疗机构与托育园100%签约,卫生保健评价通过率达84.21%。10个“羊城托育服务站”已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400余人次,一场“医育陪伴”讲座吸引300余家庭线上线下参与。“从选址到照护标准,每个环节都有医疗专家把关。”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航乐表示,医育融合正成为天河托育的核心竞争力。

“这张普惠托育网,托起的是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更是城市的软实力。”天河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王志斌表示,随着“1+21+N”网络全面建成,该区将形成覆盖区、街、社区三级的“15分钟托育服务圈”,为广州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提供可复制的基层经验。

南方+记者 郭苏莹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