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推手现身!全省热议的“链式改造”是什么?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2024-08-16 20:48

日前发布的广东上半年经济运行简况显示,上半年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0%,工业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提升到50%以上,继续发挥着强有力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亮眼的成绩背后,广东正以“链式改造”为核心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当前广东正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探索从“单点突破”到“链式改造”实践模式,擦亮“广东制造”招牌,向“广东智造”迈进。

“链式改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链式改造”?应如何改造?通过梳理公开报道,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与您一起揭开广东“链式改造”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链式改造”

广东是全国制造业集群最发达的省份,拥有多个规模庞大、产业链完整的制造业集群,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制造到最终销售的全产业链环节。数据显示,广东工业规模约占全国的1/8,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居全国第一,2023年广东登记在册的制造业企业86.1万户。在此背景下,广东制造业集群不仅拥有了强大的集聚效应,也拥有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链式改造”的坚实基础。

“数字化转型是一条产业链的系统改造,而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内部某一个设备的更新换代。”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链式改造”正是锚定了“链”这一关键点,通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的关键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

为什么要“链式改造”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留意到,广东制造业整体呈现出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二八分布”的结构特征,即大型企业数量少,中小型企业数量多。

另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往往面临“三不”困境——“不想转型”“不敢转型”“不会转型”,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意识淡薄,难以与时俱进寻求企业转型;部分中小企业有想法却因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等现实难题不敢转型;还有部分“想转型”“敢转型”的中小企业,却缺乏转型的办法,不知该如何转型、从何转起。

据介绍,区别于早期阶段的以单个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突破为主的“单点突破”模式,“链式改造”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让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相互成就。

一方面是核心龙头企业帮助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改造中增收增利、获得实际效益;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后也反哺核心龙头企业,协助其打造高效协同和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以此强链、补链,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链式改造”怎么改?

“链式改造”应该如何进行?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链式改造”包含了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两种。

从供应链角度看,“链式改造”通过龙头企业驱动,以商业订单利益带动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改造,并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改造。

以美的集团为例,针对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家电集群企业普遍面临的库存高、协同能力弱、数字化转型难等痛点,搭建了家电产业链协同平台,打通了研发、生产、供应链、业务、物流、用户环节,为供应链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帮助供应链相关企业的研发设计效率提升40%,生产效率提升38%,库存积压降低5%。

另一方面,在产业链方面,通过产业链牵引企业以商业价值吸引中小企业改造,研制数字化产品助推中小企业增收增利和降本增效。

如在模具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5%,东莞模德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这一特点,打造拥有承接巨量订单能力的模具智能制造“链主工厂”,除了使自身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45天,平均单位成本降低20.56%,还帮助东莞超过30家中小模具企业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有效推动当地模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广东正掀起一场以“链式改造”为核心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已累计推动逾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超7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随着“链式改造”持续深入推进,从“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未来更加可期。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方晓林

设计:何欣

数据来源: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媒体公开报道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