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在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闯关夺隘是必经的过程。
过去一年,广州在承压中前行,迎难而上拼经济、抓项目、谋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城市能级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实现良好开局。
新的一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广州提出,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全力以赴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推动综合实力和城市功能实现由内到外、由量到质、由形到神的全方位跃升。
环顾世界进程,城市发展都会面临周期。肩负国家重大使命,广州向上突围的笃行之路,就在脚下。阔步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需要广州保持战略定力,拿出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干劲冲劲,持续激发老城市新活力,加快实现蓄势蓄能后的出新出彩,不断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实力,以实干实绩穿越周期、蓬勃生机。
实干当头
经济大市勇挑大梁
大城市,既要有大的规模,也要有大的使命。
从GDP不足50亿元到2023年突破3万亿元,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壮丽诗篇中,广州以堪称奇迹的经济飞速增长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充分体现了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2024年,迈上“二次创业”新征途的广州,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面对“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去年广州全力拼经济、稳增长,推动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持续彰显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及市场大、韧性强、潜力足、回旋空间广等优势,不断积累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化的积极因素。
广州正阔步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钟志辉摄
广州正阔步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钟志辉摄
过去一年,广州在多个“流量”数据方面亮点突出,呈现出“顶流之城”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展现了转型中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活力。
从人流量来看,“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历来是千年商都的财富密码。
去年以来,广州不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新跨越,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四年居全国单个机场首位,广州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广深港高铁、南沙港铁路、穗深城际、广汕高铁建成开通,地铁运营里程突破700公里、位列全国第三。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全市完成客运量超3亿人次,同比增长10%;完成货运8.54亿吨,同比增长2.7%。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超2.5亿人次,同比增长6.8%。
从市场流量来看,企业纷纷“用脚投票”瞄准的是广州持续涌现的发展机遇。
去年前三季度,广州新登记经营主体总量和增速实现“双领跑”、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增速在各类型经营主体中排第一,全市经营主体达361.3万户,同比增长8%,总量跻身全国第四。2024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1300亿美元,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62家。数据显示,2024年前11月广州内外贸总值双双突破万亿元。特别是,全年外贸进出口规模创下1.12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增长3%,连续四年实现正增长。
从创新流量来看,多个世界首创、国内第一助推广州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去年,广州“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8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2位。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州获26个奖项,其中牵头11项,占全省近八成。在穗全职“两院”院士达71人,数量创历史之最。如今,广州已成为全国唯一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城市。
过去一年,羊城处处涌动着拼经济、抓项目、谋发展的澎湃热潮,全市上下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挑起经济大市的担子,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破局攻坚
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城市向上突围,如何寻找增长的“第二曲线”、实现破局,是广州当下亟待直面的关键命题。
产业焕新,方能打好破局攻坚战。12218,成为了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新“密码”。
在这串密钥中,“1”所代表的“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是贯穿始终的总体要求。
广州制造业不缺“家底”,拥有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在“大而全”的基底之上,持续演绎“新且优”的精彩。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州谋划了“2”,代表两个主攻方向:以“二次创业”的奋进姿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
落到具体,广州规划了21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8个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产业“四梁八柱”。其中,将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为15个具体行业,并根据产业基础、成熟程度细分为新兴支柱、战略先导、特色优势3类。
全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等6个规模较大、支撑作用较强的新兴支柱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带动引领力量;定向发展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5个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具有较强赋能带动作用的战略先导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要素支撑;着力推动时尚消费品、轨道交通等4个产业基础扎实、在细分领域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抢占更多的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这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延续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等基础上,充分融合提炼全市产业审视工作成果,结合近年来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提出的未来一段时期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目前,广州已汇集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68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一个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已然蓄势崛起。
面向未来,广州还前瞻布局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6个未来产业。从上天下海到探微求新,广州致力于把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未来产业的“增量”,不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向纵深前进,往高远拓展。
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这份新蓝图中,广州更是把服务业放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底层基座,一方面谋划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专业服务等3个追赶先进类行业,加速以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巩固现代商贸、物流与供应链、会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5个传统优势行业,持续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赋能水平。
城市发展要放眼长远,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并非一成不变。直面经济运行承压现状,“12218”便是“再造新广州”闯关夺隘的“作战图”。
重塑格局
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
2024年,广州“升舱”了。
世界城市研究权威机构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24》显示,广州排名大幅上升至全球第22名,从Alpha-级晋级为Alpha级,在全球网络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稳居世界一线城市。
广州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折射出重塑发展新格局、释放新优势的城市韧性。
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明确了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全球城市,为广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能。
愈是艰难愈向前,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州的城市地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得到提升。
自古以来,广州千年城脉贯穿古今,千年文脉底蕴深厚,千年商脉繁荣昌盛,始终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终是中国走向海洋、链接全球的门户枢纽。改革开放后,国家在1984年、2005年、2016年和2024年先后四次批复了广州城市的总体规划,总体趋势就是定位更高、功能更强、分量更重。
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跃升,广州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位势愈发凸显。这既为广州在未来的发展坐标中精准定位,也赋予了城市在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为“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壮志豪情铺设更为广阔的舞台。
广州国际生物岛绿荫掩映,生物科技企业云集,如同镶嵌在珠江中的一颗明珠。张冠军摄
广州国际生物岛绿荫掩映,生物科技企业云集,如同镶嵌在珠江中的一颗明珠。张冠军摄
过去一年,广州不断抢抓机遇、勇挑大梁,在承接国家战略、勇当开路先锋中开新局、蹚新路,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在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周年之际,花都经开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为广州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源。事实上,自1984年广州经开区获批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以来,广州相继获批设立9个经开区,其中4个国家级、5个省级,以占全市五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全市三分之二的进出口总值以及约八成的规上工业产值。
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方案、广州实验室、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期货交易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重大利好相继落地,持续为正处于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新一轮发展酝酿期的广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今年,广州还要做好一件大事: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承担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两场开幕式,以及十五运会40%的竞赛量和残特奥会35%的竞赛量。目前,广州精心布局了30个体育场馆以满足各项赛事的需求,已陆续进入验收交付阶段。这是对广州综合实力和城市功能的一场考验,也是以赛兴城的新机遇,真正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纵观世界上的全球城市典范,都是内外兼修、形神俱备。广州,这座历经千年而繁盛不衰的城市,再一次被委以重任,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强的城市功能、更大的发展空间,呼唤交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答卷。
一线案例
广州无人车“驶入”纳斯达克
近段时间,小马智行动作频频。
1月14日,小马智行在北京开展自动驾驶高快速路无人化测试,也是北京首批取得自动驾驶高快速路“主驾无人、副驾有人”道路测试许可的企业。1月15日,小马智行与中国外运在广东江门续签青骓物流合资协议,深度构建自动驾驶卡车规模化商业落地新模式。
事实上,从去年底开始,一度沉寂的自动驾驶行业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热度。短短一个月内,数家自动驾驶头部企业成功上市或完成新一轮融资。
广州同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丰收季”——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27日晚,小马智行在美股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这是广州第二家登陆纳斯达克的自动驾驶企业,之前文远知行同样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引发行业内外热议。
自动驾驶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广州积极引入自动驾驶企业、开放道路测试、立法支持行业发展,持续加码自动驾驶赛道。
此次登陆纳斯达克的两家广州自动驾驶独角兽有着极为相似的成长轨迹。创始人都来自硅谷,公司在硅谷创立,也都在2017年选择落户广州,又几乎在同一时间点在美股上市。最为关键的是,两家企业从创立之初就瞄准最难的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作为自己的发力方向。
短短七年时间,两家企业便成长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头部玩家,广州的支持功不可没。
自动驾驶的技术迭代需要有大量的实测数据作为支撑。早在2018年,广州市就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先后出台了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相关的政策和标准,逐步开放城市道路。
此外,广州还是国内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第一个向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发放道路运输经营牌照,第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而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成为了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企业。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已累计开放827条,包括南沙港快速全段、从埔高速一期2条高快速及南沙区全域等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1666公里。
可以说,正是广州的前瞻性布局和开放政策,让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得以在当前的自动驾驶“拉力赛”中领跑。
一直以来,广州都是造车重地,拥有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知名合资车企,以及小鹏、埃安等造车新势力,国内每造的10辆车中就至少有1辆产自广州。
随着市场近两年加速转向新能源,广州汽车产业持续承压,迫切需要寻找突围路径。当前,“广州车”正加快和自动驾驶深度“绑定”,力争在越来越近的无人驾驶商业化“蓝海”中占得先机。
如今,接连两家自动驾驶独角兽“出笼”,意味着广州一直以来积极布局的自动驾驶版图逐渐成熟,在行业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为转型突围中的广州汽车制造带来了一缕新“曙光”。
建设者说
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广州是低空经济绝佳发展之地
随着新一轮科技浪潮滚滚袭来,飞行汽车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逐渐成为现实。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飞行汽车,便是从0到1的创新成果。
“这是全球唯一后备舱能装下‘飞机’的汽车,也是全球唯一能塞进汽车后备舱的‘飞机’,可以自由出入地下车库,停放在标准车位,简单、智能、好用,让飞行更自由。”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介绍。
2024年10月27日,坐落于广州开发区的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正式动工,这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将用于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规划年产能1万台。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空中飞行。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空中飞行。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规划布局了复材、连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赵德力表示,基地充分融合了航空高质量要求和汽车规模化制造的特点及经验,相比传统航空业制造,能够达成更好的质量一致性、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交付周期,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的融合互补式发展。
当前,广州已汇聚了多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企业,是“低空经济第一城”的有力竞逐者。在赵德力看来,广州一直在积极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低空经济这个概念还远没有被提出来的时候,低空经济的种子早早就在广州发芽,并成为了绝佳发展之地,小鹏汇天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在我们创业发展的同一时期,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无人机产业,在这段时间崛起并飞速发展,包括小鹏汽车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在智能网联、三电等技术上展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蓬勃发展,公司所需的技术、人才、资金都在这里找到了解法。”赵德力说,广州给予了小鹏汇天最坚定的支持,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进一步坚定往技术创新方向迈进的信心。
在广州雄厚的工业基底和旺盛的市场活力共同加持下,小鹏汇天已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团队成员超过1400人,85%是研发人员。“我们全栈自研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已经完成了全球首飞,目前收到接近4000台的预订订单,期待在今年10月正式投产。”赵德力说。
实现低空飞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赵德力认为,空中通勤的场景发展孕育需要一定时间,低空飞行将率先从“限定场景”开始,如郊区、景区、飞行营地等,逐步过渡到“典型场景”应用,如场站之间的交通、跨城交通等,最终才会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3D立体交通”。
“简言之,即先野外飞再城市CBD飞,从郊区到城市,从体验飞行到空中交通。”赵德力表示,小鹏汇天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主要应用于限定场景,如飞行营地、户外景区的飞行体验;第二步,高速长航程的倾转旋翼eVTOL,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第三步,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城市3D立体交通。
南方+记者 周甫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