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精细化治理|“引摊入市”,精细化管理让惠阳“烟火气”有味更有序

惠阳发布 2025-01-10 09:43

“以前在外面摆路边摊,不仅环境不好,客源不稳定,还要担心城管执法。现在在疏导点摆卖,环境整洁,还有了一些回头客,生意好多了。”在淡水东门红桥夜市经营的很多商贩感慨地说。随着夜幕降临,淡水东门的红桥夜市热闹非凡,美食香气四溢,“夜经济”在这里红红火火,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烟火气”。

为平衡城市文明与“烟火气”,惠阳区创新管理,按照“疏堵结合,相对集中,规范统一”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设立了13个流动商户临时疏导点,其中11个已投入使用。这些疏导点不仅有效解决了流动商户的经营问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务,还通过规范化管理,营造了整洁有序的消费环境。红桥夜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由淡环村三村小组村民的6500余平方米自留地改造而成的集市,吸引了近百家流动商贩入驻。规范化管理让夜市迅速走红,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周末人流量更是达上万人次。

在镇隆万里工业区疏导点,同样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整齐排列的摊位、种类丰富的小吃饮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满足了周边产业工人的生活需求。与以往沿路摆卖相比,如今的疏导点更加干净有序,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为确保疏导点有效运行,惠阳相关部门压实管理责任,推动管理与服务并重。入驻商家需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管理方负责日常清洁、环境消杀等工作。同时,多部门定期巡查,为夜市运行提供保障。在流动商户管理上,实行疏导为主,具体措施包括引摊入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在重点区域加强市容市貌管控,实施定人定点管理。在有需求的地方设置“便民临时售卖点”和“临时疏导点”,结合商户需求划定免费摆摊区域,明确管理责任,规定收摊时间,既解决了无序摆摊问题,又满足了商户生计和市民购物需求。比如,针对夜间人流量大的地段,如淡水东门桥、秋长新塘村华叶路口等,实施“夜市”摆卖管理,限定时间和区域摆卖,并设置可移动防撞护栏。

此外,惠阳还探索实施“潮汐式”管理模式,限定时间、地段和档位,要求商户不占道、不扰民、不超时、不乱扔垃圾。对疏导点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运营情况和群众意见及时调整。

惠阳区通过设立流动商户临时疏导点,“引摊入市”,实现了城市文明与市井生活的和谐共生,为城市治理找到了新出路,为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记者|文学群 郭书豪 编辑|黄丽珊 沈佳美(实习生)

一审|李俊杰

二审|黄安华

三审|管旭泉

原创 转载请注明 惠阳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