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打造大湾区教育新高地

作者 冉小平 2025-02-24 12:24

自开办以来,文园中学礼和校区捷报频传:学校在市青少年儿童武术锦标赛上获优秀组织奖、军体拳一等奖,两个项目被推荐参加市青少年科创赛,学生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获编程马拉松赛二等奖……

作为一所成立仅两年多的开发区新校,其成绩令人瞩目,背后在于珠海教育敢于打破固有管理体制,推行优质校跨区域合作办学模式。文园中学礼和校区正是该模式下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珠海教育打出“引智+扶智”组合拳,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教育强市建设,落实惠港惠澳政策,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习恩民表示,珠海教育将对标城市发展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以锚定打造大湾区教育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打好组合拳

扛起“百千万工程”教育担当

2024年9月,由中大珠海校区深度参与的全国首个海上智能装备测试场5G专网在珠海万山投用,助力解决沿海、近海和远海通信难题,为后续海洋数字化应用、规模化发展打下基础。

北理工(珠海)2024年9月首次开学。

北理工(珠海)2024年9月首次开学。

珠海高校集聚成势,拥有包括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内的10所高校,北理工(珠海)研究生2024年首次开学。珠海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引智赋能乡村振兴。万山海上测试场是在珠高校依托科研实力支持海岛发展的案例之一。

北师大珠海校区秉持“师大所长”,协助唐家湾镇发展农文旅产业,推动那洲艺术村、那洲艺术创新园区建设。

北师大珠海校区秉持“师大所长”,协助唐家湾镇发展农文旅产业,推动那洲艺术村、那洲艺术创新园区建设。

在高新区,北师大珠海校区秉持“师大所长”,协助唐家湾镇发展农文旅产业,开发乡村文化IP,推动那洲艺术村、那洲艺术创新园区建设。

广袤的珠海西部、海岛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距唐家湾60公里的南水镇,定位于应用型大学的珠海科技学院与镇企开展就业、实习实践对接、科研合作等,将高校资源精准对接到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中。

目前,珠海10所高校全覆盖签约结对全市14个镇,确定61个校地共建项目。

办好西部、海岛教育更是珠海教育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珠海加大扶智力度,实施“学校建设投资倍增”计划,扩容提质促均衡,让乡村孩子有出路、家长有奔头、家庭有未来。

去年,海岛学校(园)全部纳入主城区优质教育集团。

去年,海岛学校(园)全部纳入主城区优质教育集团。

首先满足有学上。近三年基础教育学校建设中,珠海西部地区新增公办学位4.71万个,占比45.3%,有效解决东西部学位差距问题。还要“上好学”。珠海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以优质校为核心校成立跨区教育集团15个,实现西部、海岛全覆盖,海岛学校(园)全部纳入主城区优质教育集团,多举措缩小教育区际、校际差距。

2024年9月,珠海市教育局举办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学位攻坚教育成果展。图为成果展现场。

2024年9月,珠海市教育局举办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学位攻坚教育成果展。图为成果展现场。

学校之间,只有位置之别没有高下之分,关键在于优秀师资有能力带动引领学校发展。近年来,珠海面向全国引进名校长、名教师16人。

2023年8月,教育部中小学领航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洁被引进到珠海担任香洲区杨匏安纪念学校校长。带校后,张洁深度挖掘和传承烈士精神,构建木棉花课程体系,打造红色品牌学校,学生阳光开朗,教师获得成长。同时带动南湾教育振兴,支撑香洲全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规划发展高端产业的南屏科技生态城提前做好教育配套。

未来,随着更多资源下沉和优质资源的均衡分布,珠海西部、海岛学校办学水平有望持续提高。

完善港澳生就学服务体系

更好服务“一国两制”伟大实践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比赛现场。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比赛现场。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我们是55868C队!希望进到前三!加油!”11月23日举办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来自澳门培正中学的周灝澧、吕建霆为自己加油。在他们看来,参赛有助于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学到许多优秀经验,从而补齐短板、获得提升。

举办六届的大赛已经成为大湾区推进科创教育交流合作的“金字招牌”。2024年,大赛吸引到来自海内外30个城市、956所学校的近万名学生参赛。合作区行政事务局局长曹晋锋认为大赛是践行合作区“四大核心战略定位”的关键举措。

教育正成为推动珠港澳三地连接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珠海与港澳在教育领域互动日益频繁,共同推动着三地教育与人才的繁荣发展。

距离澳门半岛较近的香洲区拱北小学现有1800多名学生,其中,港澳籍学生29人,绝大部分从一年级开始就读。上一任校长戴燕萍表示,入学初,学校会安排教师与学生父母一对一沟通,了解学生原生家庭,以更好支持其成长。“语言上没大问题。大多数的港澳孩子普通话、粤语都说得很溜”。

珠海把港澳人才子女纳入基础教育政策性照顾生范畴,解决了在珠工作、居住的港澳籍人员子女入学难题。如今,在珠就读的港澳籍学生大幅增长,目前在珠港澳生超过5300人。

去年9月,澳门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开学。

去年9月,澳门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开学。

珠海教育吸引力越来越强。去年秋季,珠海二中港澳台班开班,吸引205名学生报考。该班融合国家课程与地方特色课程,对接港澳台联考。支持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女学校——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开办。学校开设澳门课程,学历与澳门同等,首次开学迎来256名学生。

珠澳中学生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总决赛现场。

珠澳中学生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总决赛现场。

此外,珠海还通过举办国防教育营、特色研学等国情教育活动,吸引港澳师生实地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增进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将继续落实好惠港惠澳政策,让港澳同胞在这里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习恩民表示,珠海市教育局将持续完善港澳生就学服务体系,加快自身发展,以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吸引更多港澳同胞来珠求学求知,为服务“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展现珠海教育新的担当与作为。

【一线案例】

“教联体”实践:家校社深度融合的珠海样本

“自己能有机会成为航天员,这是时代给的机遇、国家发展给的机遇、中国航天进步给的机遇。”2024年11月12日,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在珠海二中参加“香山大思政”教育活动时说。他勉励同学们做好学业职业规划,多了解多阅读多尝试多探索,保持持续成长的耐心。

去年年初起,珠海教育系统开展系列“香山大思政”活动,一批优秀企业家、道德模范、大国工匠、高校教授走进校园,为师生们带来生动有趣的思政课,既丰富了学生课堂体验,又将社会力量融入学校教育之中,成为珠海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的一个缩影。

率先在全国开展“教联体”实践

一场旨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正在珠海如火如荼地开展。珠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展“教联体”实践,通过“统—分—导”相结合的原则,打造41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覆盖全市各镇街,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统”字当头。市政府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列为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市长亲自谋划部署,建立工作专班和联席协调机制,制定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各区政府积极响应。

“分”字落地。珠海市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教联体”实践。实践育人上,创新开展“香山大思政”活动,邀请社会优秀人士进校园授课;医教互促上,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构建“家—校—医”联盟;体教互融上,全面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推进武术进校园;家校互动上,常态化开展家访工作;社教同频上,联动多部门开展综合援助;警校同步上,设立校家社警协同育人示范基地,确保校园安全。

“导”字引领,珠海市强化专业力量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支持。联合北师大珠海校区建立网格化运营组织模式,组建专家指导督导团队,开发优质家庭教育通识课程。联合南方报业开展“香山家长公开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15项案例入选省级典型

2024年以来,珠海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共有15项案例入选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典型案例,多所学校项目立项省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在广东省教育厅的评选中,珠海多人被评为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

珠海在全国率先开展“教联体”实践。

珠海在全国率先开展“教联体”实践。

各类活动广泛覆盖家长群体。推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五个一”重点工作,初步构建“一区一品”创新模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家庭教育。全市41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开展实践活动500余次,覆盖家长、学生10万余人。家长公开课邀请到北师大钱志亮、华东师大刘良华等一批教育学、心理学专家讲学授课,已累计推出11期,收看收听人数超百万人次,引导珠海家长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知识。

下一步,珠海将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和指导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撰文:冉小平

编辑 蔡如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