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权威访谈|吕鹏:以一园一主导产业链,建现代化产业园区

作者 龚菊;孙沛川;郑家琪;王颖 2025-02-27 15:52

推动全市“工改工”拆除1.04万亩、城市更新投资738.54亿元;入选首批国家城市更新示范城市;茶山镇成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东莞首个省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的镇街;《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去年,东莞市自然资源的空间支撑作用不断彰显,利好佳音不断。

今年,“大更新”体系怎么建,如何做好要素支撑赋能“百千万工程”,《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如何落地实施?东莞市政协委员,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吕鹏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全力以赴推动“10+5+5”重点项目年内呈现示范成效,完成“工改工”拆除5000亩、城市更新投资750亿元,按照“一园一主导产业链”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生活、生产、生态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同时,将充分发挥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抓手和要素服务保障。

南方日报、南方+: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东莞表示今年将强力推动产业园区再造。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将在城市更新、现代化产业园区、连片产业空间供给等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吕鹏:去年,我们统筹协同推进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和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挂图作战,推动全市“工改工”拆除1.04万亩、城市更新投资738.54亿元、收储土地1.37万亩,形成3.25万亩的“土地库”,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支撑。今年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政府主导、连片统筹,重点聚焦35个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产城人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以空间重塑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将拓展产业空间作为主要方向,把城中村改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协同推进,构建“大更新”体系,加快完成城中村改造条例立法,完善差异化补偿等政策体系,综合施策降低改造成本,强化法治保障,保护群众权益,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二是项目化推进实施。目前,我们已经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下达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镇街,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图落宗、倒排工期,形成了今年的实施方案,强化了相关保障措施。下来,将尽快印发实施,“挂图作战”抓好落实,全力以赴推动“10+5+5”重点项目年内呈现示范成效,完成“工改工”拆除5000亩、城市更新投资750亿元、土地收储5000亩的年度任务。

三是突出产业社区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园区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有机结合。我们将聚焦产城人深度融合,按照“一园一主导产业链”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以完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园区产业发展、综合环境、民生服务等的综合规划,配齐配足公共生产服务设施,打造生活、生产、生态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南方日报、南方+:今年东莞将继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东莞自然资源今年如何做好要素支撑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快落地实施?

吕鹏: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土地是关键要素,项目建设是重点。去年,我们出台了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支撑“百千万工程”项目实施的系列政策,全面解剖项目落地难点堵点,分类提出针对性指引,指导基层“依葫芦画瓢”办理规划用地手续,有力保障了一批“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近期,我们深入镇街、村社开展调研,发现仍然存在制约“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的问题。下来,我们将继续聚焦项目建设,总结去年经验,进一步优化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近日,省出台了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意见。下来我们将立足东莞实际,用好省的政策红利,结合过去一年我市政策实施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不足,进一步出台我市有关政策措施,重点针对项目选址报告编制、土地供应、历史用地手续补办、项目库统筹管理等基层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进一步明晰规则、优化程序,推动“百千万工程”项目更好更快落地建设。

二是强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抓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释放土地活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自然资源部门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我们将加快完成塘厦、洪梅两个国家、省全域土地整治试点项目,加快推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并大力推进项目实施,通过耕地保护集聚区和良田公园建设、生态空间整治修复、建设用地整理等措施,形成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三是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我们将继续落实不少于1000亩新增用地指标保障“百千万工程”项目需求,滚动更新“百千万工程”项目库,积极分类指导项目办理规划用地手续,对符合条件的村民建房以及各类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文旅设施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等乡村振兴用地 “应保尽保”,切实用好“点状供地”等政策,帮助点状农文旅项目加快落地建设。

南方日报、南方+:东莞市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接下来将如何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吕鹏: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已于今年初获国务院批准,正式印发实施,下来重点是要抓好规划实施。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主管部门,去年我们已先行印发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改革方案,探索构建“编、审、用、督”四位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机制。下来,我们将认真总结去年的管理经验,聚焦国家赋予我们的城市定位和要求,结合目前规划实施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学习借鉴苏州等城市先进经验,完成管理政策机制,有效有力推动规划实施管理,充分发挥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支撑区域协同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为契机,立足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等功能,努力实现与湾区兄弟城市的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下来,我们将聚焦“强心、融深、向湾”战略,持续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加强临深片区的空间规划支撑,保障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形成莞深两地交通互通、生态共治、产业共建、设施共享的格局,主动与深圳都市圈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做好衔接,全力支持塘厦、凤岗建设融深发展先行区。积极参与“黄金内湾”概念规划与设计相关工作,充分衔接上级规划,支持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海湾新区。

二是强化空间综合治理。以片区或廊道为单元,综合考虑建设现状、土地权属、空间兼容性等各方面因素,将各类规划融合推进,强化规划引领,落实差异化管理要求,分类开展空间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城市、乡村、产业、生态等四个新型社区,提升城市整体品质。比如,编制产业空间治理专项规划,构建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产业空间治理体系,以现代化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新型产业社区;编制生态空间治理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地划定全市生态空间,提出分级分类差异化治理与管控要求;以城市快速路为试点,通过系统性研究,形成城市廊道空间治理策略和措施,探索廊道空间治理路径,共同促进城市廊道沿线空间品质提升;研究乡村社区分类治理提升路径,制定村(社区)差异化管控要求,推进乡村分类整治提升;深入推进乡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乡村绿化规划编制指导工作,助力绿美乡村建设。

三是管好守好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必须一以贯之地管好守好。我们将出台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坚决守好“三区三线”,完成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审,构建市镇村分级分区规划管控体系,构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清单,落实“一张图”管理,统筹好各类专项规划,高质量编好各类详细规划,深度参与“十五五”项目谋划,把空间规划管控要求精准传导下去,引导项目更好更快落地建设。

策划:靳延明 吴擒虎

撰文:龚菊

设计:孙沛川

协调:郑家琪 王颖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