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湾畔的一栋写字楼里,墨芯人工智能的算法科学家、芯片设计工程师正在优化全球首款高稀疏率AI卡。
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的成长路上,深天使母基金不仅连续三轮注资,还带着创始人敲开蚂蚁金服、华大基因的大门。
南方+从深圳市财政局获得的信息显示,深圳市从2015年起即设立了千亿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如今已有十年。实缴出资超过1500亿元,批次设立13支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撬动资本近5000亿元,设立子基金300余支,以真金白银打造地方级最大体量政府投资基金群。目前,引导基金累计支持了8000多个产业项目,培育出大批知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数百家上市公司。
深圳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同联动、防范风险”原则,与各类多层次资本合作,共同打造了覆盖种子期、天使期、早中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接续投资体系,用“耐心资本”浇灌出一个个深圳创新创业梦。
在新的深圳“创投十九条”颁布后,深圳引导基金将从此前的探路者,大胆担当起实现“培育万家基金、万亿集群”“双万”目标的引领者角色。
深圳城市景观。 南方+ 鲁力 拍摄
墨芯的逆袭绝非孤例。
深圳引导基金的发展与深圳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通过尝试做“耐心合作人”,获得了时代的回报。
自2015年启动千亿级政府引导基金战略以来,深圳已构建起堪称"创投界航母战斗群"的引导基金体系:实缴出资超15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5000亿元,设立300余只子基金,形成覆盖天使期到并购期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全周期政府引导基金矩阵。
而且,培育成果令人惊叹:8000多个产业项目获得支持,超1500家"专精特新"企业破土而出,近600家企业敲响上市钟声,大疆创新、迈瑞医疗、云豹智能等硬科技标杆均在其中。
更值得称道的是市场化运作智慧。
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具有“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特征,深圳始终不对政府投资基金设立“亏损上限、收益下限”,坚持与社会资本“风险共担、收益让利”,最高让利比例可达100%,换取长期产业价值。
而且,深圳将政府引导基金委托头部机构深创投集团市场化管理,坚持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让红杉中国、IDG资本等头部国际机构与本土创投同台竞技。
在深圳引导基金子基金管理人中,多数为具备充分市场化管理机制的民营企业,这种"国有资本引航,民间机构划桨"的生态,使得基金整体放大倍数达4.5倍,市场化子基金更实现6.1倍杠杆,常年稳居清科政府引导基金榜首。
通过最高100%的收益让利、15年超长存续期的种子基金、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项目的持续加注,深圳成功破解了社会资本"不敢投、不愿等"的困局。
正如大疆创新连续多年获得累计7.6亿元政府基金支持,这种"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的陪跑精神,正是新质生产力破茧的关键。
深圳首次“20+8”产业基金。 南方+ 李荣华 拍摄
2024年全国两会和深圳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均首次将“耐心资本”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前,国务院"创投十七条"明确提出完善国资考核容错机制,国资委更倡导国有企业"大胆试错"。
这背后是深圳对国家战略逻辑的同频共振: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待解的背景下,创投资本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行为,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补给线"。
深圳政府引导基金坚守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底色,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覆盖种子期、天使期、VC、PE阶段全链条投资体系,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
在深圳市引导基金设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支持中小企业的投资策略,专门设立创新创业类子基金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已投项目中初创期及早中期项目数量比例超过70%。为进一步加大对天使轮项目的支持力度,早在2018年,深圳市引导基金即出资设立百亿级规模的天使母基金。2023年底,深圳新设科技创新种子基金,认缴总规模20亿元,填补极早期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空白。种子子基金可长达15年,真正与创业者同行,静待时间玫瑰绽放。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制度创新。
当其他地方还在纠结返投比例时,深圳已建立“政策—资本—产业”的正向循环,强调四大资本四箭齐发,引入规模51亿元的全国社保基金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落户深圳,与平安集团合作设立的100亿元险资基金正式落地,打造光明科学城母基金定向孵化脑科学等未来产业,链主企业与创投机构共建CVC基金。
深圳市引导基金聚焦投向硬科技领域,主动服务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为深圳新质生产力发展补足关键短板。这种"既做伯乐又建赛道"的生态思维,使得深圳引导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的项目数量及金额均超过80%,9家企业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二等奖。
深圳引导基金多次投资大疆。 图源大疆官网
2022年6月,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2024年,深圳又出台产业政策2.0迭代版本,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6万亿元,同时,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为此,深圳市优化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发起设立三批产业基金群,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的产业基金体系出资比例更高,市区引导基金合计出资比例最高可达70%;让利幅度更大,协同联动也更强。
据透露,今年新设第三批基金后,整体规模将达到近700亿元。
而且,今年市区财政还将设立百亿级市场化母基金,持续引入高端金融资源源头活水。
深圳3月11日“创投十九条”发布,标志着深圳正式进入"耐心+大胆"双轮驱动新阶段。
这份被业界称为“最懂创投”的政策文件,首创"大胆资本"发展体系,提出到2026年将形成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与万家备案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规模以年均15%增长;重点发力“大胆资本”“耐心资本”“国际资本”“产业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大胆资本”的运作逻辑。
深圳"创投十九条"计划通过完善容错免责机制、税收优惠政策、延长基金存续期、退出渠道优化、返投要求优化等创新举措,设置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光明科学城母基金、概念验证基金、中试基金、“链主”基金、AIC基金等,允许深圳引导基金在硬科技领域施展更大空间。
大胆的条件是长期耐心,大胆的前景是敢为人先。
2025年年初,国家提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鼓励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完善免责认定标准和流程。
正如DPU唯一独角兽云豹智能连续三轮获得引导基金注资一样,鼓励“大胆创新、理性试错”机制或将改写中国创投的估值体系。
在高楼林立、绿水环绕的深圳湾畔,引导基金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超级路由器”,将资金精准导流至半导体芯片、无人机、医疗器械、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化作"时间的朋友",陪伴着实验室里的燧星成长为改变世界的焰火。
南方+记者 李荣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