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珠(中)城际中山段首个深厚软土地层车站—火炬站顺利封底,时长共46秒)
南珠(中)城际中山段首个深厚软土地层车站—火炬站顺利封底
8月9日,随着最后一块主体结构底板浇筑完成,南珠(中)城际中山段首个深厚软土地层车站——火炬站顺利封底,这是南珠(中)城际全线基坑深度最深的车站,标准段开挖深度约27.25米,约为9层楼高。
串联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南珠(中)城际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站(既有),止于中山市兴中站,线路设计时速160公里。建成后,广州、中山两地城区1小时内可达。
全线共新建十二涌、二十涌、香山、火炬、张家边、中山、岐江新城、石岐、兴中 9 座车站,预留十涌、火炬东、世纪路 3 座车站。此次封底的火炬站总长272米,宽29.5米,设置4个出入口,2组风亭,2个安全疏散口,标准段开挖深度约27.25米,累计开挖方量约23万平方米。
“目前线路广州段进展较快,土建工程约完成工程量的44%,3座车站、3个区间正在施工,共13台盾构机正在掘进。”广州地铁南珠(中)城际火炬站项目负责人张健华介绍,中山段方面,新建的9座车站中7个车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2座进行前期准备,其中张家边站位置受征拆影响将进行适当调整,兴中站围护结构已完成将尽快进行基坑开挖;9个区间中,3个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其余开展施工前准备工作,目前共有2台盾构机正在掘进。
火炬站位于中山市火炬区,因与规划的港祥隧道一同建设,车站深度较其他车站更深,地下共设三层,负一层为中山港祥隧道,负二、负三层分别为火炬站的站厅与站台层。
由于车站处于西江口冲积地质,基坑在黏性土和砂土交替、深厚淤泥层的地质条件下施工,且涉及雨水、给水、燃气、通讯、污水多条管线近1700米迁改任务,施工难度极大。
“火炬站的淤泥层达18米厚,对淤泥层开挖是施工中要重点把控的。”中交一航局南珠(中)城际1标四工区项目经理李弦说,“因此我们在两边增加临时支撑,并采取跳仓开挖的方式防止基坑变形。”
应对难题,广州地铁组织中国交建、中交一航局、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中国铁路设计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做好工筹策划、安全交底等工作,确保基坑开挖严格按方案施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优化基坑支撑和开挖施工方案,通过优化泥浆配比,保证地连墙槽壁的稳定性,并持续加强土方开挖阶段安全管控和基坑监测管理,采用跳仓开挖的方式,针对钢筋砼支撑施工、基坑见底底板施工等无支撑时间长的工序,在混凝土支撑施工范围设置临时钢支撑,确保开挖安全。
由于施工需要,原设计的基坑内钢支撑净间距无法满足基坑开挖设备通行,建设者们也通过模块化管理,局部采用钢围檩加强的方式实现出土位置钢支撑间距调整。
同时,建设者们多次组织开展专题策划与技术交底,科学制定浇筑方案,严控浇筑时间、浇筑速度、混凝土振捣等关键工序,经过两个月的连续施工,共使用超25000立方米混凝土和6000吨钢筋,浇筑中确保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标准,顺利实现车站封底。
截至目前,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兴中段)广州段土建工程累计完成44%。3座车站、3个区间均进行土建施工;共13台盾构机正在掘进。
中山段土建工程累计完成16%。9座车站中,7座进行土建施工,2座进行前期准备;9个区间中,3个进行土建施工,其余开展施工前准备工作,共2台盾构机正在掘进。
(注:车站名称仅为工程暂定名称,标准站名应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准。)
采写:南方+记者 郑慧梓
摄影:南方+记者 梁文祥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实习生 黄子瑶
通讯员 许舒凡 王嘉琪 索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