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全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消薄类县“优秀”等次;无核黄皮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2.38亿元;创新“大兵团作战”“千干助千村”等做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24年以来,郁南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近日,郁南县委书记梁世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25年,郁南县将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继续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牵引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实,狠抓产业发展、狠抓县城提质、狠抓典型培育、狠抓改革创新,推动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郁南县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杜海洪 摄
郁南县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杜海洪 摄
“百千万工程”迈上新台阶
南方日报: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方面,郁南取得了哪些成效?
梁世军:郁南县高位推进“百千万工程”,在首次全省考核中获评消薄类县“优秀”等次。2024年,郁南乡村产业加快发展。成功打造44个国家级、96个省级农业品牌,全县行政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7万元以上并可持续发展;无核黄皮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2.38亿元。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完成3575栋农房风貌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增至83.46%,行政村“三线”整治完成率达90%,全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任务2.02万亩、新造林抚育任务1.79万亩、森林抚育任务1.46万亩,新植苗木47.38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提速。县域内住院率提升至87.9%,在全省57个山区县中排位12;一环路、二环路等改造焕新,S279线郁南县县城过境路段改线(三环路)加速推进,中医院异地新建,南都学校、都城镇初级中学等项目加快建设。干群力量更大。创新建立实施“干部夜访”等机制,组建1296支互助工作队开展互助活动1.4万场次,每天近6000名人员下沉一线实施“大兵团作战”。
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南方日报:郁南如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梁世军:郁南始终坚持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抓在手上,深入实施项目落地见效攻坚行动。
筑巢引凤,招大引强。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六个百亿产业”以及船舶制造、低空经济、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链,靶向出击、招大引强。尤其要抓好总投资174.6亿元和97.98亿元的桂圩镇冲旺岭和元珠矿区、总投资68.26亿元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郁南段)、循环热力发电等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好总投资约79.75亿元的抽水蓄能发电项目。
做好服务,提质增效。围绕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发力,当好“金牌店小二”。要用好技术改造的有效手段,以“链式改造”为牵引,引导企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力争推动10家以上企业“升规入库”。
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2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以上,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以上。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突出抓好黄皮、肉桂等五个科技小院建设,加快浩宇化工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基地。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郁南将如何开展典型镇村建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梁世军:2023年,郁南县在省考核中获评了消薄类县“优秀”等次,并获得了100亩用地指标以及5000万元资金奖励。2024年,郁南继续培育了2个典型镇和28条省典型村、28条市典型村,通过分类施策,创新“大兵团作战”等做法,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聚焦特色差异,大抓示范强带动。深化乡镇“强专特”分类创建,着力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等,走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发展的新路子,打造更多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域提升。
聚焦优势产业,大抓经济强根基。坚持县域产业“集群化”发展、项目招引“矩阵式”推进、乡村产业“特色化”发展。坚持特色发展做大“土特产”文章,将黄皮产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牵引带动蚕桑、竹笋等“土特产”做大做强。巩固深化“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谋划推动“跨村联建+村企共建”模式,激发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聚焦短板弱项,大抓塑形美环境。紧盯风貌提升和污水治理“两大攻坚战”,持续答好“四道题”,优化提升“七个一”建设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圩镇。
聚焦创新驱动,大抓改革强发展。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全面推进县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态调整下放镇权限,为推动县镇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巩固拓展“整园授信”等经验,加快破解县域投融资难题。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郁南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南方日报记者 王谢思齐
通讯员 郁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