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市教育局消息
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
广州小学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初中下午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在体育课程安排上,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到秋季学期前,广州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试点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的学校比例不少于30%。
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广州市教育局鼓励寄宿制学校结合实际,统筹安排每天的综合体育活动。
此外,高中(中职)学校推动每周3—5节体育课,有条件的学校试点每天1节体育课,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求。
“市教育局将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立足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宝贵的15分钟时间,制定微课间体育活动指引,为各区各校推荐更科学、更多样、更精彩的体育活动选择,提升课间微运动质效。”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老师和家长如果有好的想法和点子,也可以向学校老师提出好的课间微运动内容形式。
广州市教育局强调,各区各校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秩序,及时调整教师工作安排,尤其是老师要控制好每一节课的时间,不要拖堂、不要挤占课间时间,更不能限制学生课间自由。
此前,广东省教育厅明确
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
严禁“拖堂”或以其他方式
挤占学生课间时间
不得以任何借口
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自由
……
2月5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下称《通知》),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将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落实这一要求。
其中,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校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
粤东西北地区于2025年秋季学期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的学校比例不少于50%,202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
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
全省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
“校园阳光体育活动”
全面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
推进落实中小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
详细要求如下
不得以任何借口
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自由
《通知》指出,各地要普通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那么,增加的体育活动时间从何而来?
《通知》明确,各地各校可根据季节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利用晨练或下午课后每天组织10-15分钟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探索实施上、下午各开展1次大课间体育活动。
同时,不断丰富课间“微运动”内容和形式,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严禁“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时间,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自由。同时综合统筹好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活动、眼保健操、早锻炼、午锻炼、课后体育服务等时间安排,多途径确保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
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如何安排?
《通知》指出,各校在落实《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基础上,优化课时统筹。
一方面要切实压减超标超量文化学科课时,增加的体育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统筹安排,把每天1节体育课编入课表。
另一方面,中小学校可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优化课时安排。
同时,引导学校设置特色活动课程,通过走班选课等形式优化体育课程编排,体育活动课可根据内容合班或以年级为单位集体进行。
图源/广州日报
支持学校体育场地
假期向学生开放
保障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离不开运动场地和体育师资的支持。
《通知》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规划及改扩建工作,督促各校完善体育设施设备,确保生均体育活动面积符合要求。
通过改建扩建盘活体育场地资源,既要灵活运用“上天入地”,也要综合利用“金边银角”。倡导因地制宜开展“微运动”,鼓励学校增设数字化、智能化活动区域。
同时,各校各类体育器材要满足上课需求,要充分利用天台、走廊、楼道、架空层、墙壁、地面等校内空间,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打造人人、处处、时时可及的校内“微运动场”。
另外,也要盘活社会场地,充分利用校园周边公园绿地、周边高校、社区、公共体育场馆资源,拓展学校体育活动空间。要错时高效利用学校体育教学场地,支持学校体育场地假期开放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确保体育教师、教练员配备
满足教学要求
在配齐配强体育师资方面,《通知》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调配各校编制和岗位资源。可以采取公开招聘、县(区)管校聘、本校教师转岗、辖区内“走教”、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及优秀退伍军人、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方式,确保体育教师、教练员配备满足教学要求。
与此同时,要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体育教师对不同类型体育活动组织教学能力,鼓励非体育类学科教师培训后从事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并鼓励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校实习支教、助教助训。
学校要向家长公布每天2小时
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安排
《通知》要求,各地要将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纳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教育督导重点,落实情况要作为学校和学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核评价、评优评先、管理监督等的重要参考。
各校要把每天2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安排(附上级行政部门监督电话及邮箱)通过学校网站、公众号、公示栏、学校工作群等向全体家长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新学期开始就实施
转发分享!
编辑 | 青年君
来源 | 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自广东省教育厅、南方+、广州日报、羊城晚报
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
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