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鼓劲!潮安新春第一会,4个典型镇培育将这样干→

作者 纪金娜 2025-02-08 15:06

2月7日,潮州市潮安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潮安区古巷、归湖、彩塘、浮洋等镇分别就“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省级典型镇村培育打造作表态发言,亮出了2025年的工作举措。

2025年,你为潮安区哪个典型镇培育打call?(可多选)古巷镇归湖镇彩塘镇浮洋镇提交

古巷镇:直面环境短板,力争实现全域美

古巷镇将把握镇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实干奋进,攻坚典型镇村建设。直面人居环境“脏乱差” 、立面风貌参差不齐等环境短板问题,古巷镇将各村划分“好”“中”“差”,通过抓“两头”促“中间”补“短板”,力争实现全域美。

其中,深入推进“三个三”。重点攻坚12个“中”“差”村,同时优化提升村级垃圾收运体系。在做好“三个三”清拆基础上,各村以规划为抓手,以提升点位串成线的思路谋划一批提升项目,目前共谋划130个微小项目,通过本村、上级、贤达等社会力量筹集建设资金,打造本村精品路线。

古巷镇。

古巷镇。

同时,聚力攻坚村级工业区域。对全镇6个村级工业园区,采用“网格+综合执法”巡查监管,狠抓工业区域的废瓷废石膏处理及扬尘整治,通过“重罚一批、整治一批、影响一批”,倒逼企业配合环境卫生整治。

此外,持续推进风貌提升。通过谋划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对枫榴公路等6条主干道进行风貌整治提升。其次,对居民住宅通过“一户一宅”报建审批方式,结合镇区整体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现有旧厂房,通过动员企业自行粉刷、腾挪空间改造提升等方式,结合古巷产业IP元素统一提升;对关键节点及能腾出来的空间,结合绿美生态建设进行植绿补绿。

归湖镇:深挖产业潜力,发展“绿色低碳” 特色镇

归湖镇将全力以赴推进典型镇创建工作,为潮安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优化镇域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归湖镇将在圩镇中心重点打造“一厅两街三巷N家铺”的商贸典型街区,进一步盘活镇区商圈,带动产业发展。同时,依托绿美示范带的建设契机,将“凤凰溪碧道金舟段”打造成为美丽河道点位,将金舟岛郊野公园打造成为绿美小公园。

聚焦产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归湖镇将深挖特色农业潜力,统筹打造“百亩百枇杷果园”,做大做强归湖枇杷、橄榄、杨梅等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以龙头茶企示范带动全镇有机茶叶种植。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溪美农家乐、大洋心户外游乐场、彩英坑“奇林逸居”文旅综合体等特色文旅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归湖镇。

归湖镇。

践行绿色理念,打造特色品牌。归湖镇将立足“绿色低碳”特色镇发展定位,积极在特色村镇、生态产品、业态融合等工作上挖掘亮点,打造品牌。加快推进绿美潮州生态示范带建设,积极推动凤东、金光首批两个村“建筑+光伏”整村试点项目,争创市级光伏推进试点示范单位。

夯实民生保障,增进群众福祉。归湖镇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紧完成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配齐长者助餐配送点、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停车场及充电桩等较为欠缺的基础设施,提升圩镇服务水平。

彩塘镇:做强“彩塘不锈钢”区域品牌,建好县城区域产业副中心

彩塘镇将坚持立足中心镇、融入县城区,以做强“彩塘不锈钢”区域品牌为方向,以建强“不锈名镇、岭南水乡、文化沃土、民生福地”为目标,加快定规划、兴产业、优环境、强治理,致力于建好县城区域产业副中心。

彩塘镇。

彩塘镇。

在加快定规划方面,委托省城规院编制中心镇建设规划,探索以和平村省典型乡村规划编制为切入点,开展全域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各片线具体抓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在加快兴产业方面,做好“彩塘不锈钢”特色文章,以华桥“村改”为突破口破解产业用地瓶颈,力争特色产业综合市场一期在今年落地。抓好数转技改、增资扩产、招商引资和“散乱污危”整治,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切入医疗机械、汽车配件、小家电等赛道,走智能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道路。

在加快优环境方面,以典型镇村培育为抓手,以圩镇、圩镇所在村和省典型村为重点,集中开展“三个三”攻坚和“六乱”整治。结合桑浦山人文风貌带建设和东大门提升串联镇内资源,构建“七+N”城镇节点,打造高质量示范路线。加快镇人民公园、敬老院长者食堂、彩金路示范主街建设和彩塘老市商贸服务提升。

在加快强治理方面,坚持把作风转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结合村级换届选优配强农村“两委”干部,特别是“领头雁”。用好民生小切口、“修祠堂,优环境”、“公益+光伏”和农文旅融合等机制,推动实现强化社会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增加村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的多赢目标。

浮洋镇:汽贸产业延链补链,城乡风貌美丽升级

聚焦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小升规”培育和品牌建设,招引和扶植一批高成长优质企业,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盘活土地资源,吸引特斯拉等更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入驻,完善配套产业链。用好高义等省级水稻烘干中心,谋划“稳粮保供”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聚焦典型培育,强化“七个一”建设成效,一体加强潮汕公路、高铁机场路、樟公线、护堤路等沿线风貌环境综合整治。高位开展典型村培育,加强高义村老旧农房外立面微提升、部分路段硬底化以及提升贤记池周边环境。

浮洋镇。

浮洋镇。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立足城市门户发展定位,抓好浮洋域内“人文潮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浮洋域内工作,连线成片实现重要干道沿线风貌美丽升级。围绕村庄布局优化、智慧农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等,推进万亩水稻种植生产基地配套工程及周边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加大力度抓好城际轻轨征拆和嘉信教育项目征地工作,确保项目加快落地。

聚焦多元共建,做好“群策群力” “政企合作” “以侨为桥”等文章。按照“绿化示意图”“一村一图”做好乡村绿化,建设美丽庭院、美丽企业,结合“一村一档” 有序推进39个村社区换届工作。把握重点建筑业央企参与镇村建设的机遇,对成熟度较高项目按照微利模式推进央地合作。号召各村居召开座谈会,感恩侨亲贡献,引导侨资侨力投身家乡建设,讲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侨乡故事。

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安办 安宣

编辑 范磊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