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共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后,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兵表示,新会区将围绕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扛牢扛实“首善之责”,坚决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奋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的示范标杆,勇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的排头兵。
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持续发力、争做示范
做深做实港澳服务文章,新会将深化产业共建,发挥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等平台优势,高标准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产业空间;深化人才交流,推动新澳两地技能人才评价标准无缝对接;深化服务保障,用好“新会-香港”“新会-澳门”等跨境通办专区,为港澳同胞及企业跨境投资、生活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以深江合作为重点推进区域协作,新会以银湖湾滨海新区为主阵地加强深江合作,加快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同时,加大对深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一批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科创教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项目。主动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加强与珠海、中山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共建共享。此外,做深做实新会—宁明粤桂东西部协作文章,推动“新会陈皮+宁明星油藤”大健康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大湾区国际职教城,推进广州软件学院、广东华文航空艺术职业学校等院校建设。
加快构建畅联湾区的交通网络,新会将全力支持深江高铁、珠肇高铁建设,推动广佛江珠城际、深江高铁南延线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提速推进银洲湖高速、南新高速、国道G240新会段、省道S532等工程建设,推动银洲湖高速实现年内通车。
精深细研推动枢纽新城规划建设,新会锚定成为“集中体现江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央活力区”的目标定位,在提质、融合、扩展三个维度重点发力,加快打造站城一体、业态融合、文化多元的珠西枢纽门户。
加速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会将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提升新汇大融城、万达广场、时代ITC等核心商圈消费能级,加快冈州宾馆焕新营业,力促文华商业广场上半年建成开业;重点推进枢纽新城、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大湾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力发展文旅经济、体育经济,推动新会冈州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区争创“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着力打造蔡李佛拳品牌赛事,持续擦亮“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品牌;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盘活用好低效闲置楼宇,推行“楼宇+商圈+园区+街区”联动发展模式,打造3至5个示范样板。
加强扩内需稳外资工作。新会将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做优做强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跟进推动布局综合保税区。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持续发力、争做示范
全力打造更高能级的三大“万亩千亿”园区,新会将持续优化园区指挥部与各属地镇的协调议事、调度决策、成果分享等机制,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力争全年园区新增基础设施投资不少于12亿元,完成场地平整1800亩。
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2+2+N”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会将守正创新做强“现代轻工纺织”和“现代农业与食品”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行动,大力培育造纸及纸制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健康食品等优势产业链,着重推动链主企业拓展价值链高端环节;量质并举夯实“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高端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特种船舶维修、船舶配套关键零部件等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助力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基地;大力发展锦纶新材料高端应用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大健康等若干产业集群;瞄准新型储能赛道不动摇,持续强链补链延链。
全力全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新会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年”,实行全员全领域招商,开展产业延链招商攻坚行动,重点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海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链精准招商,力争年内新引进项目数量不少于100个、总投资超500亿元。
推动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新会深化巩固粤港碳中和联合实验室“1+10+3”政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模式,推动创建省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时,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市场潮流谋划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寻求突破。此外,大力实施引才聚智“八大行动”,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加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会正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力争年内资产总额突破66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
在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上持续发力、争做示范
坚持以产业为重点抓强县,新会做精做深新会陈皮等“土特产”文章,加快筹建中国陈皮交易中心,力争陈皮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80亿元;依托“崖门渔港”加快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加快落地,争创省休闲海钓产业试点。
坚持以典型为示范抓镇街,新会正抓实省级“5镇38村”和市级“4镇40村”培育工作,开展省典型镇、村规划编制全覆盖攻坚行动,提质增速打造中心镇、专业镇;开展拆违整治攻坚行动,打造美丽圩镇新样板。
坚持以富民为根本抓兴村,新会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攻坚行动,力争全区所有行政村村组集体总收入均超100万元、助推奇榜村早日建成亿元村。
坚持以共建为合力抓落实,新会持续实施“六个一百”共建行动,推动产业、人才、文化、资金向农村下沉;开展“双百行动”助力发展攻坚行动,提升城乡风貌规划设计水平;构建中部八镇统一规划协调体系,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样板;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要素保障。
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上持续发力、争做示范
持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新会正用好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集体国字号品牌,大力传承弘扬启超先生家教家风;发挥同心圆乡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持续擦亮“少年中国说”“爱国心·侨乡情”红种子计划等活动品牌。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质量和水平,新会深化巩固民生服务提质年工作成果,围绕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全年安排不少于6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生育、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持续优化和改善人居环境,新会一体推进扩绿兴绿护绿,年内新种树木不少于100万株,持续深化“美丽新会”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加快推动银洲湖纸业基地建设双碳智慧园区、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打造光储充一体化的低碳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废旧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废金属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在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上持续发力、争做示范
新会纵深推进法治建设“述、评、督、考、责”联动机制先行试点工作,深化法治政府新会品牌建设,同时,实施“行政执法监督+”多元共治路径,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新会。
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新会持续开展维护政治安全8个专项行动和化解社会矛盾8个专项治理,夯实国家政治安全基础。同时,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管控,严防发生个人极端事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此外,抓紧补齐防范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短板,谋划推动甜水水库规划建设,筑牢供水安全保障。
深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新会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运用梁启超“乡治”论,深化完善“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加强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陈皮法庭”“村巷法官”“警网融合”等项目迭代升级,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
撰文:黄绍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