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吴川市城建小学的实验室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2025年吴川市 “小小科学家” 中小学生科学实验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吴川全市的288名中小学生化身 “科学探索者”,在机器人、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五大领域的实验舞台上,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活动由吴川市创文办指导,吴川市教育局、吴川市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吴川市委员会主办,吴川市城建小学承办,吴川市小学科学教研会协办。湛江市教育局装备中心主任梁华杰,吴川市政协副主席、创文办主任郑兰雄,吴川市教育局局长郭毕生,吴川市科协主席、创文办常务副主任龙志松,共青团吴川市委书记陈志健参加活动。
活动聚焦物质科学(物理)、物质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五大类别,分小学低年级组、高年级组及初中组进行展示交流。现场,学生们专注操作器材,小学员们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初中生则展示机械臂编程、生态农业模型等创新成果。“通过实验,我明白了电磁感应原理如何应用于生活。” 参与物理实验的学生梁敏表示,亲手操作让抽象知识变得 “可触摸”。人工智能展区的 “智能环卫系统” 模型、生命科学区的 “鹅稻共作生态系统” 演示等,更展现出科学与本土产业、生态保护的结合。
活动现场划分为五大科学展区,宛如一个微型 “科学王国”。在物质科学(物理)区,小学高年级组的学生正在演示 “电磁感应现象”,导线切割磁感线的瞬间,电流表指针轻轻摆动,引来围观同学的阵阵惊呼;在人工智能区,初中组的学生操控着自己编程的机械臂,精准夹取乒乓球并完成垃圾分类;在生命科学区,一群低年级学生围在显微镜前,专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原来植物细胞真的有细胞壁!” “小小科学家”边记录观察笔记边惊叹。活动还凸显科学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赋能作用。在化学实验 “粗盐提纯” 展示区,学生陈烨分享多次试错终获成功的经历:“科学教会我直面失败、严谨求真,这比成绩更重要。”
郑兰雄在讲话中指出,青少年科学素养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根基。“实验中的严谨态度、协作精神,正是文明城市需要的人文底色。”他强调,活动设置地球科学等项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将科学教育与创文工作深度融合。
郭毕生表示,今后将继续与科协等部门办好 “小小科学家” 活动,融合科普讲座、科技竞赛、成果孵化等多元形式。
龙志松表示,作为推动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科协始终将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视为己任,持续关注并大力支持“小小科学家”这样的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的指导,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亲近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同时,也期待与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共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尊重科学的良好教育氛围。
南方+记者 麦思容
通讯员 李慧娟 陈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