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三字诀”!下太镇人大聚焦绿美产业,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作者 陈咏怀 2024-08-01 17:21

8月1日,记者从英德市下太镇获悉,今年以来,下太镇人大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念好人大监督“三字诀”,聚焦产业发展、绿美生态建设、民生实事,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有力监督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念好“兴”字诀

走出生态富民路

“下太镇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如何依托丰富山林资源优势,深挖林下经济产业,促进林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上生态富民道路?”

“靠山吃山,也要吃出花样,如何能摸准市场需要,让现有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带着这些问题,下太镇人大以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单位,分别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前往土茯苓种植基地、油茶种植基地等,深入林间、地头,实地察看了土茯苓、油茶等经济作物的长势,认真听取种植经营、产品销路、带动就业增收等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了下太镇林下经济和林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人大代表了解林下经济和林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人大代表了解林下经济和林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在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结合实地视察情况,围绕高质量推动下太镇林下经济助推产业振兴主题进行了探讨交流,研究对策建议,提出了许多适合下太产业发展的“金路子”。

“随着油茶和土茯苓基地逐步进入丰产期,目前应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扩大品牌效应和规模辐射带动效应。”说起产业的发展,经商经验丰富的镇人大代表陆春修有感而发。

据了解,下太镇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努力建设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着力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专业化。目前,土茯苓种植基地面积已达200余亩,油茶种植面积达3500亩。

念好“护”字诀

焕发生态新活力

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关于乡村绿化工作部署,下太镇各人大代表小组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履职形式,带头爱绿植绿护绿兴绿,把代表履职融入绿美乡村建设工作中。

“这些树根系还没长长,每次下过大雨后,我都会到处走走,对新植树木进行逐棵排查,对倒伏的树木及时培土扶正,防止苗木毁坏。”镇人大代表、南屋片区绿化网格员邝继福说道。

人大代表了解新栽种苗木生长情况。

人大代表了解新栽种苗木生长情况。

“每次走一走巡一巡,我心里也放松多了。”在上太村,为进一步提高养护效率,加强养护效果,及时发现绿化养护问题,上太村人大代表小组创新建立乡村绿化“网格化养护监管模式”,分片区跟踪了解“五边”“四旁”绿化养护情况,巩固乡村绿化成果。上太村人大代表小组的创新做法只是下太镇人大念好“护”字诀,焕发生态新活力的一个缩影,自乡村绿化工作开展以来,下太镇各人大代表小组积极响应、主动作为,通过开展绿化养护工作视察、乡村绿化养护学习培训和志愿活动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巩固乡村绿化工作贡献人大力量。

念好“快”字诀

跑出民生服务“加速度”

“原有水圳灌溉水流量较少,建议新建一个水圳,方便周边村民耕种!”今年3月初,新联片区人大代表在选民接待日活动中了解到,塘埔村民小组原水圳水路长,圳况差,水流量少,难以满足周边村民耕种用水。接到群众反映后,新联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们到现场调研相关问题,走访周边村民了解详细情况,并多次组织召开塘埔水圳建设议事会,议事会上邀请了镇政府部门负责人、施工方负责人对塘埔水圳建设可行性进行摸排,共商建设“良方”,全力助推春耕生产。

新联片区人大代表现场视察塘埔水圳建设情况。

新联片区人大代表现场视察塘埔水圳建设情况。

“现在水圳建好了,引水入田灌溉就方便了许多,我们对今年的粮食丰收信心满满的!”看着清澈、源源不断的水流由渠入田,塘埔村民小组村民笑逐颜开,由衷地给代表们竖起了大拇指。

在下太镇人大代表的持续跟踪监督下,在镇政府水利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接近两个月紧张有序的施工,5月中旬塘埔村民小组新水圳正式通水,切实解决了塘埔村民小组近9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跑出民生服务“加速度”。

今年以来,下太镇人大以助力“百千万工程”为主题,积极组织各代表小组开展了系列活动,形成了务实有效的视察调研建议。下一步,下太镇人大将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履职工作的新途径,引导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广泛联系群众优势,凝聚发展合力,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南方+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徐冬梅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蒙骏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