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出行,连接美好!南方+畅行松湖频道今日上线

作者 刘慧茹;陈启亮;麦晴怡;孙沛川 2024-12-27 17:49

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也是关系万千的民生大事。当前,松山湖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统领,不断改革创新,担当作为,以推进交通强市建设行动为契机、以开展城市交通治理为抓手,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加力赋能,积极探索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松山湖实践。

12月27日,湾区文旅新地标,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正式开幕,南方+畅行松湖频道同步上线,将最权威及时、有温度的交通资讯传递给公众,共同书写松山湖交通新的篇章。

同时,松山湖交通运输分局联合松山湖公交公司特别开设的1条环湖文旅公交专线与5条公交直达专线也同步发车,街区开业首周免费乘坐,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游玩体验。此外,松山湖特别开放文化艺术街区附近多个停车场,并完善停车信息查询,为自驾市民提供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融入湾区路网 定制便捷出行

随着挖掘机挥舞铁臂稳稳地挖下第一铲土,近日,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东莞松山湖和深圳光明两座科学城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实现“双向奔赴”。

为推动园区交通“融深融湾”,今年以来,松山湖积极助推莞深重大道路规划建设,协调推进科学大道、石大路南延的规划建设,其中,科学大道(东莞段)一期(环湖路—中子源路段)已完成实施,科学大道(东莞段)二期(中子源路—光侨路北延段)于12月25日进场施工。同时着力推动横塘大道建设纳入石大路南延项目实施,优化园区主干路网结构,提高园区龙头企业通勤效率。

此外,与光明区协同开通科学城直达公交专线,进一步强化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交通互联,推动两大科学城高质量联动发展,并通过湾区“大号地铁”四线贯通运营,强化与湾区主要城市轨道联系。

为提高公交精准化服务水平,松山湖通过“定制公交”“随需公交”“响应式公交”等,进一步加大多元化公交覆盖,加大推广等多元化公交服务,其中“定制公交”客流排名全市第一。

松山湖交通运输分局积极走访调研园区重点单位、机构和企业,持续优化园区常规公交,提升常规公交服务覆盖,便捷职工通勤及日常出行。针对黄花风铃木花期、华为开发者节、松山湖半程马拉松赛事、松山湖校园开放日等重点活动游客出行需求,以及港澳青年人才出行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全力做好保障。

回应公众关切 品质持续提升

连月来,不少司机都有了明显的感受:早晚高峰期间,东莞市区与松山湖之间的通勤道路,与以往相比通畅了不少。

今年,借助松山湖涉莞深高速、常虎高速改扩建的契机,松山湖通过增加或扩容地方跨高速通道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园区路网结构。同时,园区系统推进道路交通治理,以拥堵治理为抓手,完成7个交通拥堵节点微改造、协调优化9个路口信号配时,有效提升了路口和区域的通行能力。

此外,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工作部署,谋划打通与周边三镇断头路“梗阻”,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镇发展。

舒适的交通体验离不开道路环境的提升。今年以来,松山湖以道路交通综合整治为契机,推动慢行交通品质提升,完成了迎宾路(石大路-新城路段)、高雄路(城大段)、东园大道等4条道路共12.4公里非机动车道建设。

松山湖还围绕重点治理企业、学校、景区等区域的高品质慢行需求、停车问题、交通痛点、重点地区周边等路段改造,推动片区示范工程实施,整体谋划慢行系统升级、公交设施和过街设施优化、城市街区品质提升等内容,落实街道“U型空间”全要素改造,不断提升交通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园区企业人才提供高品质交通保障。

群众关心关注的交通工作也从“幕后”搬到了“台前”,城轨开通信息、景区停车指引和公交接驳服务诱导、公交规划、拥堵治理成效、环保出行……园区交通治理的透明度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美好出行,全民共创。一座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品质新城,期待更多人的探索发现。

撰文:刘慧茹 陈启亮

摄影:麦晴怡

设计:孙沛川


编辑 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