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个中学“华罗庚班”落地十六中,将于今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

广州教育头条 2025-03-23 13:15

3月23日,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下称“十六中”)举行“华罗庚班”揭牌仪式,将设立“华罗庚精英班”与“华罗庚科创班”,打造“华罗庚班”特色教育体系,助力培育具有科学家精神的拔尖创新人才。两个特色班将于今年秋季落地。

“华罗庚精英班”采取小班化教学

当前,教育正从工业时代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向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方式转变,科学教育逐渐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副校长余文艾介绍,“华罗庚班”采取分层培养的方式,其中“华罗庚精英班”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将构建“高阶思维+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突出综合素质提升,旨在培育具备战略思维与全球视野的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华罗庚科创班”将打造“项目式学习+科创实践”成长平台,突出新工科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培育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未来“新工科先锋”。

“精英班计划招收35到38名学生,科创班招收约50名学生。”余文艾说,学校聘请华罗庚亲属华密等首批4位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并邀请15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各界专家组成首批“华罗庚班”学术导师。

其中,顾问团将对十六中“华罗庚班”建设进行战略规划,学术导师将协同学校名教师为学生开展人生规划指导。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

华罗庚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他创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计算机科研小组,推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华罗庚班”起源于华罗庚的母校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创设之初旨在继承、学习和弘扬华罗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探索用华罗庚精神培育当代青年的新路径。全国已有多所中学设立“华罗庚班”。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密鼓励十六中的学生以华罗庚为榜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科技,锻炼自身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勇攀科学高峰。

十六中开办至今已有九十年历史。近年来,该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并逐步实现常态化在校园里举办科普讲座、科创空间课程等活动。

“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学科领导力的未来行业领袖和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工科先锋’后备力量。”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党委书记王勇说,学校将以“华罗庚班”成立为契机,加快开展“脱颖计划”“沃土计划”“英才计划”等系列行动。

近年来,越秀区逐步为全区中小学校配足配齐科学副校长、科技教师。

越秀区教育局局长邹卫红介绍,越秀区与广东省内的科学院校、科研单位、高校建立校网合作基地。过去一年,全区获8000多项科技奖励,创历史新高。

“十六中一直走在科学教育前沿,学校创设了‘科学+学科’融合的课程,为学生的成才创造了更多的可能。”邹卫红说,希望学校通过“华罗庚班”的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新路径。

南方+记者 陈理

通讯员 罗艳莉

编辑 胡冰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