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词“新毒株甲型H3N2来袭”引发热议。
一到秋季,流感又双叒叕来了,这一次还来势汹汹。最近气温明显下降,流感病毒进入了活跃期。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第43周(10月20日~10月26日)检测出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H3N2毒株已成为主流。
去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H1N1,今年换成H3N2,这意味着公众对H3N2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今年流感季感染人数或将增加。
一、病毒“换装”归来
甲型H3N2是何方神圣?
H3N2并不是新面孔,早在1968年,它就首次大规模暴发,波及全球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此后,它并未消失,而是像“换季新装”一样,周期性变异、卷土重来,成为流感季的常客。
作为一种主要的甲型流感病毒,H3N2引起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甲型流感(如H1N1)相似,但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
二、别把流感当感冒
这几点要分清
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重一点的感冒”,吃点药休息休息就能好。
浙江杭州39岁的程女士,经常熬夜工作,确诊流感后,她拒绝了医生住院治疗的建议,回家“硬扛”了3天,好几叶肺叶竟都出现了“白肺”症状……
图源:央视新闻
虽然两者都可能引起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但流感最突出的特点是全身症状较重:
高烧不退:体温可在短期内迅速升至38.9℃~40℃。
疼痛明显: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
极度乏力:疲劳感显著,影响正常活动。
全身不适:可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重点场所与人群需加强防控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福利机构、医疗机构、监管场所等集体单位是流感暴发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为流感重症高风险人群。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重症的最有效手段,建议6月龄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都积极接种。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接种疫苗后2-4周可产生有效抗体,建议在流感病毒活跃期前完成接种。
重点推荐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特定慢性病患者,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聚集场所中的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的儿童及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接种。
特别提醒家长:5岁以下儿童感染后极易出现高烧及严重并发症,需高度警惕。如出现持续高热(≥39℃超过3天或41℃以上),必须立即就医。
专家辟谣:慢性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不仅可以接种,反而是最需要接种的重点人群!
四、流感疫苗怎么选?
目前我国可供接种的流感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
1.流感病毒灭活(裂解)疫苗(三价/四价,注射)
2.流感病毒灭活(亚单位)疫苗(三价/四价,注射)
3.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三价,鼻喷)
疫苗接种到人体后,一般需要2周到4周时间才能产生保护作用。
海珠区接种单位地址、开诊时间和联系电话可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点击可放大查看)
具体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紧急提醒!冬春流感高发,接种四价流感疫苗享五折!附接种攻略
五、如何预防流感?
除了及时接种疫苗,日常防护也千万别大意!记住这6点,牢牢筑牢健康防线:
✅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搓洗,减少手部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
✅掩口鼻: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给他人;
✅常通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少聚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扎堆,降低在密闭环境中的暴露风险;
✅强免疫:保持科学饮食、规律起居,积极锻炼身体,提升自身免疫力;
✅早应对: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及时休息隔离,出门或就医时务必戴好口罩。
END
来源|广州日报、广东疾控、央视新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周报等
编辑|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