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9
AI“出品”为什么让人如此上头?
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不再只是“玩”游戏,而是真正“活”在游戏里?
不再是操控角色走固定剧情,而是踏入一个会感知、能回应的世界。这里的NPC不再像重复台词的木偶,而是拥有性格、记忆和情绪的AI智能体,能听懂你的言外之意,记住你的选择,甚至因你的行为改变立场。
而你眼前的世界同样由AI实时构建:古寺飞檐的积雪、烛光在铜镜中的摇曳、街市风起时扬起的尘土……这些逼真细节无需耗时数月来建模,只要一句描述,AI便能生成高度沉浸的3D场景。
“AI+3D”已成为驱动文化创意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其影响力正从游戏、电影渗透至全领域。内容不再依赖预设脚本,世界因你而变。过去遥不可及的“走进电影”,将成为每个玩家的真实体验。
AI降低创作门槛
人人都是3D创作者
长期以来,3D内容制作被视为“重资产”工程。一个角色模型、一段动作动画,往往需要专业美术团队耗费大量时间打磨。
然而,A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对3D的创作而言,AI提升了制作效率,降低了门槛。”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合伙人黄浩智表示,创作端能用AI生成3D场景、AI生成3D动作等技术,快速生成3D空间中的人、景、物。
这意味着,即便是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用户,也能通过一张草图或一段文字描述,自动生成完整的3D环境与角色。
这种技术革新不仅加速了内容生产,更释放了创意潜能。“这种变化让3D内容从专业门槛高的‘重资产’,真正转变为服务于体验本身的技术工具。”黄浩智解释道。
依托自研的2550亿参数MoE大模型XVERSE-MoE-A36B,元象科技实现了对语言、逻辑乃至情感的深度理解。元象不同模态的模型使得AI不仅能“看懂”指令,还能“理解”创作意图,甚至能够生成更具表现力的3D内容。
例如,在《昭阳传》中,玩家的一句“我想帮那位老乞丐”,可能触发一段从未预设的支线任务,NPC会据此调整行为、对话甚至后续剧情走向。这就突破了传统游戏单一结局的限制,创造了“无限剧情分支”。
大空间VR出海
中国文化借AI“走出去”
技术突破不仅重塑了游戏体验,也推动了VR应用的全球化落地。
过去,大空间VR受限于场地、设备和内容单一,难以规模化推广。而元象科技通过“轻快美”的端云协同3D引擎,实现了VR系统的灵活部署——同一头显可承载多部内容,同一场地支持多人体验不同剧情,真正做到了“高坪效部署”。
“我们的技术突破了场地对VR体验的限制,VR大空间产品可以在任何场地适应和应用。”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孔博介绍。
这一技术优势已助力元象将中国原创VR内容带向国际舞台。
今年,元象科技的VR大空间作品《永远的盛唐》亮相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这是中国国产VR首次进入欧洲顶级艺术殿堂。随后,该项目又在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落地展示。
“我们在巴黎、芬兰中央图书馆落地大空间VR,用科技加艺术的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孔博说。
与此同时,元象面向海外市场的互动小说应用也备受用户青睐。该应用基于大语言模型,允许用户与小说角色实时对话、共同演绎剧情。
“我们的大模型不仅能理解人的意思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情感上的表达,所以对人的陪伴会更加有温度、更加温暖。”孔博透露,该应用在北美、东南亚、日本等地区上线,累计注册用户超2000万。
这场技术出海的背后,是创业公司对底层技术研发的长期坚持。
“做底座大模型研发,对创业公司是巨大挑战,算力消耗大,试错成本高,但我们坚持投入。”孔博坦言,但正是这种对底层AI能力的高投入,才能支撑起流畅、智能、沉浸的用户体验。
从游戏到电影,AI正在创造出一个个既由技术驱动、又充满人情味的数字世界,它们像会成长、有记忆、能回应你的平行宇宙,为文化产业的创新与传播开辟了全新可能。
更多往期内容>>>
【编者按】
这是一场关于未来的追问。
爱问为什么,爱较真答案,更爱那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可能。
即日起,南方+推出“AI问为什么”系列融媒体报道。
我们走进一个个被AI改变的现场,从工厂车间到城市街巷,从医疗场景到日常生活……
借助AI技术,用听得懂的语言,层层追问变革背后的“为什么”。
AI解难题,问透为什么——
带你一起,看见千行百业如何被AI点亮,预见正在到来的未来。
策划:陈枫 王海军
统筹:袁佩如 王良珏
采写:南方+记者 昌道励 许宁宁
摄影:南方+记者 吴明
剪辑:南方+记者 何志豪 龙达洋
设计:吴颖岚 谭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