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土特产”撬动“大产业”,茂名很“甜”

南方+  2025-11-09 07:55

03:01

秋日茂名没红荔,却遍地是红利!

秋意渐浓,荔林静谧。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万亩荔枝林褪去了夏日的硕果盈枝,取而代之的是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修枝、除草、施肥……他们在虬劲的老树间穿梭,为来年丰收做着养护准备。

沿着宽阔的柏油路走进柏桥村,讲堂开在田间地头,古荔枝园里游人如织,民宿客栈迎来送往……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的荔乡大地,思想之光照亮振兴之路,产业之脉贯通富民之途,文旅之韵激活发展之能。作为全国最大的荔枝主产县域,高州孕育出超90亿元的全产业链产值,探索出一条以“土特产”撬动“大产业”的共富之路。

讲堂话振兴,思想领航向

深秋时节的柏桥荔枝种植园内,古荔树郁郁葱葱。林间步道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循着乡村振兴的实践足迹漫步,在这片沉淀了四季故事的土地上,探寻发展密码。

这里正是“柏桥讲堂”的核心现场教学点,学员沉浸式感受从种果、卖果到全产业链发展的变化。“‘柏桥讲堂’不只是一个培训场所,它是我们把党的创新理论‘翻译’成大家听得懂、用得上的实践指南的重要窗口。”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霞说。

群众前往柏桥讲堂打卡。

群众前往柏桥讲堂打卡。

自2023年5月揭牌以来,“柏桥讲堂”打造“1+6+N”的课程体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茂名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核心课程,开发出理论解读、现场教学、案例剖析等超30门特色课程,搭建起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培训机制。既能承接全国、全省层面的重要主题培训,也让“柏桥经验”与各地实践碰撞融合,借助“云上课堂”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基层末梢。

截至今年9月,“柏桥讲堂”已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超1600次,累计培训学员8万多名,吸引全国各地超过7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思想领航,实践跟进。在“柏桥讲堂”的带动下,村民们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前进动力愈发强劲。“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我们带动社员按标准种植,统一打响品牌,让村民一起富起来。”参加了新农人“百人课堂”培训的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社长何达为分享道。

今年9月,茂名市委党校新校区启用。新校区毗邻柏桥村,连同周边的柏桥服务区、中国荔枝博览馆等形成柏桥荔博园的连片建筑群。该校区是实施“柏桥讲堂”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将持续擦亮干部培训特色品牌。

“新党校将与‘柏桥讲堂’一体融合,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再到成果转化的闭环。”茂名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何小春表示,将串联乡村产业走廊打造全域思政教育矩阵,推动这一思政品牌从“茂名样板”走向“全国标杆”。

荔枝产业兴,强村富民路

“秋季是荔枝树‘养精蓄锐’的关键期,剪枝、清园、施肥都得跟上,来不得半点马虎。”种植大户何金明掏出手机,将树枝长势照片发给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这样的“云端请教”已是每周常态。

荔枝种得好,更要卖得俏。这位农学出身的“土专家”成立合作社,将果园面积扩大到200亩,与农户交流种植、管理、销售经验,建设田头小站,雇请专人管理果园,制定采收标准和销售策略,何金明说:“把技术教给乡亲们,大家一起干,一起致富。”

“今年产量差不多3000斤一亩,收入比往年涨了30%左右。”何金明坦言。他的致富路、共富路,是高州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5年,高州荔枝销售产值超36亿元,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90亿元,实现“丰产又丰收”。

茂名荔枝产业发展入选全国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拟推介名单,成为乡村产业类别中唯一的广东案例。

茂名荔枝产业发展入选全国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拟推介名单,成为乡村产业类别中唯一的广东案例。

把党组织建在荔枝产业链上、设在专业合作社中,是高州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金钥匙。高州成立全省首个荔枝产业链党委,在种植、销售、物流、加工等链条上建立20个党支部、62个党小组,覆盖1000多家经营主体。“聚集不同产区、领域的荔枝能手,来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高州荔枝产业链党委书记何以锋说。

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高州从田间到销售攻克难关。改善种质提升荔枝品质;引入冷链物流设施,突破保鲜瓶颈;举办产销对接大会、荔枝定制活动、电商直播等,构建起多元化市场体系;进行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依托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等资源,推出农文旅精品路线……如今,高州荔枝产业正形成“种植+加工+物流+销售+文旅”全产业链,朝着“百亿产业集群”稳步迈进。

荔枝“起飞”,甜蜜出岛,无人机运输荔枝。

荔枝“起飞”,甜蜜出岛,无人机运输荔枝。

强村公司更成了增收“助推器”。由柏桥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成立的强村公司,统一对接市场、打造品牌、运营项目。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30万元,其收益反哺给村集体,村集体收入增至432.4万元,全村荔枝相关产值超亿元。

“公司引导村民利用闲置房屋经营餐馆、民宿,开办柏桥夜市等,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超过80万元。”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说。

农文旅融合,荔乡焕新貌

产业兴旺带动乡村焕新。如今的柏桥村,已从单纯的荔枝产地,蝶变为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

沿着包茂高速前行,行至柏桥村,映入眼帘的是柏桥服务区。作为广东首个荔枝文化主题示范服务区,这里融入了大量荔枝元素,包括荔枝造型的建筑、荔枝主题的文创产品、荔枝特色美食……让人眼前一亮。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不少旅客前来游玩。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不少旅客前来游玩。

“我特意过来打卡,虽然这时候没有鲜荔枝,但也能买到正宗的高州荔枝干!”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

“我们把服务区做成荔乡打卡点,从5月20日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66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特色产品销售,真正把流量转化为销量。”粤运交通柏桥服务区运营管理处主任陈健毅介绍,管理处根据市场调研和游客需求动态调整商业业态,系统谋划“吃住行游购娱情养学”全链条开发,推动与柏桥荔博园共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旅客在柏桥服务区便利店挑选商品。

旅客在柏桥服务区便利店挑选商品。

服务区是柏桥荔博园“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为了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茂名、高州两级党委政府以柏桥村为核心,创设总面积1.5万亩的柏桥荔博园。园内集成根子贡园、中国荔枝博览馆、红荔阁传统景点,又引入甜蜜蜜酒店、婚纱摄影基地、房车营地、非遗工坊等“新面孔”,推进一二三产延链发展,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样板。

“老张家民宿”是柏桥首家民宿。张炳芬曾是荔枝收购大户,如今将自家的两层荔枝楼改造,见证着荔乡从“卖荔枝”到“卖风景”的华丽蝶变。

“旺季入住率超八成,荔枝季经常有回头客,深圳有位游客一年来了三次,最后还带着几十斤荔枝返程。”张炳芬喜笑颜开地说。

“甜蜜经济”“浪漫经济”也是柏桥荔博园主打的一大特色,景区塑造多元化业态,通过举办荔枝文化节、集体婚礼等活动,为甜蜜服务注入更多“幸福动能”,为荔乡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


撰文:刘俊 颜志雄 刘栋铭 邱茜

脚本/编导:邹祥亮

出镜/配音:邱茜

摄像:邹祥亮 颜志雄 冯洁云 钟兴琳

剪辑:李阳诗 冯洁云

编辑 李珩丹 李静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