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狮韵善美突击队走进陆丰市武术协会和俊杰武术馆,与非遗面对面,探寻海陆丰虎狮文化深藏的文化密码。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乐器的密码:藏在曲牌里的故事
陆丰金狮的灵魂,藏在起落的乐声中。虎狮表演在“吹鼓”中起舞,“福德词”收尾。整场表演共包含9个部分(曲牌),分别是:班仙(吹鼓、园林好)、吃四门(五次)、找大圈曲用(过江龙)、吃仙童(叩皇天)、吐仙童(柳青娘)、坐狮身(三宝贤、双声仔)、拦大头佛和米翠娘(福德词)、脚踩七星步(福德词)、结尾参三拜;这是海陆丰麒麟、金狮等表演共通的“暗号”。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鼓点急促时,甩动鬃毛如疾风;节奏舒缓处,舞步轻摇似踏云,声与形的配合,藏着老艺人代代相传的韵律。
道具的密码:一针一线皆有所指
虎狮的“行头”,是民俗文化的生动载体,每一处细节都藏着讲究。威风凛凛的头套,有耳有眉,造型参照瑞兽形态精心打造,鳞片错落、毛发飘逸,舞动时自带威慑力。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大头佛憨态可掬,圆鼓鼓的肚皮、笑眯眯的面容,传递着喜乐氛围。
海陆丰地区的狮猊表演男角“大头佛”与女角“米翠娘” 造型鲜明,海丰的圆山麒麟和梅陇田寮麒麟更有“魁星爷”加持,角色不同,服装各有千秋。
花球里藏着五谷、红尺、毛笔、镜子,绣花针插在花球上,既是法具,也藏着祈福纳祥、驱邪祛煞的寓意。
武术的密码:功夫里的人情往来
虎狮表演不止是舞动,更藏着功夫——舞狮结束后是套拳表演、棍棒表演、盘五彩。传统的春节虎狮表演有坐夜(开头棚)的习俗,事先两村约定好(狮班要择吉日“跋圣杯”问祖师爷明年正月初一何时何地开鼓),放完开门炮后去约定好的村第一场表演。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狮班进乡时,起鼓吹乐,参拜乡村祖祠、庙宇。行礼时,虎狮在大门蹲低跪步至厅内进行三拜礼,拜后应蹲低倒退到门口再起身参拜。虎狮表演结束,乡里四个青壮年人抬一张八仙桌,桌面置四式礼,对狮班表示肯定与感谢。
传承的密码:民间艺人的坚守
陆丰市武术协会会长林俊杰向汕职院狮韵善美突击队系统讲解了虎狮文化,双方围绕虎狮文化的起源、民俗意义及传承价值深入交流。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通讯员 林俊衍 供图
林会长还演示了虎狮动作要点,简单的摆头、腾挪,需全身协调发力,让大家体会到虎狮表演背后的深厚功底。狮班现场表演经典情节“追佛”,让人深刻感受虎狮的魅力。
“虎狮”远不止一场表演,曲牌里的故事,道具的意蕴所指,武术的苦练与传授;敲锣打鼓的背后,是对风调雨顺的祈愿,是邻里和睦的维系,也是传统文化的振兴。
团队成员感言:“虎狮文化的传承、传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南方+记者 陈保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