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助学星火暖吉田

作者 黄津 2025-07-14 17:35

化身政策“翻译官”,将国家资助政策用生动案例讲给孩子和家长听;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入户走访,撰写心理状况调研报告……盛夏七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活跃着一群大学生身影,他们就是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星光导航”实践队队员。他们带着国家资助政策的“及时雨”和专业的心理关怀,量身定制“心光筑梦·乡伴童行”服务套餐,为少数民族学子铺就成长路,为连山乡村振兴注入“心”动力。

精准宣讲

政策“翻译官”传递好福利

在吉田镇成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队开展了国家资助政策讲座。队员们化身“政策翻译官”,将复杂的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条款,用生动案例、方言土话讲给孩子和家长听。

队员们还亮出学生证,分享自己作为受助者逆袭求学的真实故事。“听了大学生亲口讲,才知道政策这么好,读书更有盼头了!”一位壮族家长说。

广州医科大学“星光导航”实践队进行政策宣讲。吉田镇供图

广州医科大学“星光导航”实践队进行政策宣讲。吉田镇供图

心理护航

专业“知心人”激活成长内驱力

资助解经济之困,心理赋能则点燃希望之火。实践队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在团辅活动中引入表达性艺术治疗(绘画、游戏) 。

“梦想漂流瓶”里,孩子们写下对未来的憧憬;“同心圆”游戏中,他们在协作中认识自我价值。“以前考大学没有具体的目标,现在我有了方向!”一位瑶族少年在队员鼓励下,把“考上广州医大”的梦想卡贴在了“心愿树”上。

队员们通过专业引导,帮助孩子们识别情绪、挖掘优势、树立自信 ,让梦想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

入户暖心

足迹丈量乡土织密关爱网

大街小巷,居民家中,都留下了实践队员坚实的脚印。他们带着面、油等生活物资,深入经济困难、特别是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家中走访慰问。

“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孩子最近学习、情绪怎么样?”队员们耐心倾听、细致记录,不仅解答政策疑惑,更建立起详细的“重点家庭档案 ”。这份档案,将成为后续精准帮扶、持续跟踪的重要依据。

广州医科大学“星光导航”实践队入户走访。吉田镇供图

广州医科大学“星光导航”实践队入户走访。吉田镇供图

此行不仅是服务,更是深入调研。队员们通过访谈居委会干部、居民、家长超百人次,深入把脉当地群众在子女教育的困境与需求。他们正加紧撰写《连山吉田镇资助需求与心理状况调研报告》,这份基于一线走访的“诊断书”,将为当地优化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展望未来

校地联动续写“连山情”

“这只是‘助学星火’的第一站。”实践队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团队将与连山教育部门深度对接,搭建“互联网+资助”线上平台;通过短视频解读、在线答疑等形式,把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申请等政策讲透讲活,让山区学子和家长点开手机就能获取权威指引。“要让每颗想读书的心,都被光照亮。”

从国家资助政策的“传声筒”,到山区学子的“心灵守护者”,广州医科大学“星光导航实践队”以“政策+心理”双轨服务模式,诠释了“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脚步丈量连山,用专业播撒希望,让青春的星火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持续闪耀。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吉田镇 广医大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符如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