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时候了!汕尾城区洪流村开镰

作者 彭骏 2025-07-16 20:24

7月16日下午,汕尾市城区东涌镇洪流村的稻米种植基地内,2台收割机隆隆驶过,一粒粒谷子被收入“囊”中……当天,“洪流村实施‘百千万工程订单农业高质量稻米开镰仪式”在这里举行。

七月的洪流稻浪滚滚,丰收在望。曾经,洪流村部分田地因发展思路受限、缺乏新质生产力支撑而陷入撂荒困境。东涌镇党委全面谋划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立足全域土地整治,结合“订单式农业”,通过村集体主导的“强村公司”,打响了从“输血帮扶”到“盘活产业”的第一枪。

在活动现场,东涌镇副镇长胡思捷表示,通过主动对接并引入省级优质资源,洪流村已搭建起更广阔的产业发展平台;而订单农业模式的落地,更从根本上为农产品打通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让村民种得放心、卖得安心。

此次丰收的水稻品种“香汕油占一号”,是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由海丰油占米研究中心培育成功的优质水稻品种,具有“香气浓、产量高、市场俏”三大优势。在驻镇工作队推动下,建立了“省农科院专家+地方研究中心+驻镇工作队+科技特派员”的四维技术支撑体系。

东涌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汪义杰认为,此次试种的“香汕油占一号”,不仅写实了一个撂荒水田变致富田的好样板,还为水田复耕、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新选择。

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从撂荒到丰收的转变?省出版集团驻洪流村第一书记江文明介绍,为盘活撂荒地、守牢耕地红线,洪流村采用了“强村公司+订单农业+科技赋能”的模式。以强村公司为平台,对接种植大户,签订种植订单,解决了种什么、卖给谁的核心问题。同时,积极链接省出版集团“粤美好”、省供销集团天骏等线上线下平台,打通销路,并引入省农科院作物所在优质稻种和种植技术上的科技支撑,提升了种植效益和稻米品质,推动种植大户再流转村内120多亩撂荒地,实现复耕复种。

丰收的密码,藏在科技与品牌的双重驱动里。东涌镇驻镇帮镇扶村科技特派员蔡时可说,水稻新品种“香汕油占一号”,具有香气浓,产量高的特点,目前面积有限,洪流村这一次引进了100斤稻种,试种面积15亩。产出稻谷可作为下一步扩种的种子,作为大米,价格估计会比目前市价高,为推进城区水田复耕提供一个较好的选择品种。

活动中,采购方及供货方代表举行了订购仪式,标志着洪流村稻米产业迈入“订单农业+品牌化”的新阶段。帮扶工作队将作为监制部门,打造“原品洪流”品牌,形成“产业—品牌销售反馈”链条,让洪流村的稻米走出乡村、走进城市、走上高端餐桌。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彭骏

编辑 宋芾
校对 叶剑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