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溪头镇的拥军工作档案里,珍藏着一封来自部队的感谢信。
这封信特别致谢了时任镇工会主席蔡尚子,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的情感:“工作组奋斗在工作最前线,战高温、顶烈日、斗酷暑,蔡尚子同志更是不辞艰辛,为我们倾力解难!”
这薄薄的纸张,无声地诉说着溪头镇双拥工作最动人的篇章——那里有用汗水浇灌的责任田,更有军民同心的深厚情谊。
强组织铸根基,服务体系立体化
溪头镇始终把双拥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由主要领导担任双拥工作小组组长,严格落实“五个优先”原则,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镇主要领导坚持靠前指挥,带头参加双拥活动,协调解决驻训保障、退役军人安置等重难点问题,真正做到“部队有所呼、地方有所应”。
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域覆盖:投入专项资金打造“五星级”镇退役军人服务站1个,规范化建成村级服务站25个,推动22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2024年通过积极争取市、县、镇三级资金17万元,组织24名党员结对帮扶,精准解决房屋修缮、医疗就业等难题44人次,双拥宣传融入城乡肌理,全镇主要交通路口、25个村委会及旅游景点设置国防教育广告牌,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
公共服务场所规范设立“军人优先”标识,车站、码头、医院等窗口单位全面落实优先优待政策,切实将尊崇军人融入日常服务。组织开展部队慰问、军民联欢、“情系海防官兵”等系列拥军优属活动,形成“党政主导、军地协作、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
精准对接需求,高效支前保障
面对驻训部队紧急需求,镇党委、政府闻令而动:租地交付跑出“加速度”,高效完成白水村委会黑石坡村253亩、前坡村125亩场地交付,攻坚马村村委会㙟角村260亩争议地,40天完成清表移交。
在租地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工作组直面村民思想工作难题及土地权属争议,利用村民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沟通,甚至自掏腰包慰问困难老人;同时,辗转多个单位积极查证资料,多次组织调解会议,成功化解矛盾纠纷,为租地工作顺利开展筑牢群众基础。群众主动让利,170亩虾塘以市场价46%租予部队。
此外,镇党委、政府还全力帮助解决驻训部队用水用电、垃圾清运、村道改造等生活保障问题,为海上任务提供警戒、疏散等支持,做好“一站式”服务。对于海训部队,卫生院开通绿色通道,围绕防蛇虫咬伤、防中暑等防护知识展开健康讲座,全方位助力部队提升战斗力、为军队保驾护航。
树典范聚合力,军民深度融合
在拥军支前前线,如今已退休的镇工会主席蔡尚子成为闪亮坐标。
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多次挺身显担当:2022年,面对部队某部黑石坡村驻训需求,担任副组长的蔡尚子带领工作组顶着烈日完成土地丈量,连夜入户动员说服疑虑村民,自掏腰包慰问老人,40余天交付场地获部队感谢信。
2023年再破坚冰,协调部队㙟角村驻训时,由于马村村委会㙟角村与双水村委会海塘村存在土地权属争议,为化解这矛盾纠纷,他数次赴县林业局、自然资源局、司法局等各单位部门调取土地权属证据,成功化解跨村土地纠纷。
由于部队需要溪头镇白水村委会面前坡村约200亩土地作为训练基地进行濒海驻训,蔡尚子2024年持续奋战,同年5月面前坡村200亩租地任务中,他积极带领工作小组不辞劳苦,通过50余天的艰苦努力最终完成任务并成功交付。
“国无防不立,我亲眼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和人民军队的发展,深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蔡尚子朴素的话语道出初心,他始终支持国防建设,主动协调解决驻训部队水电、垃圾清运等难题。蔡尚子说,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子弟兵,今后也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做好保障服务,当好部队的贴心人。
双向奔赴结硕果,鱼水情谊升华
军民共建活动蓬勃开展,海训部队与镇党委、政府携手共进,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支援创卫攻坚、开展海岸线环保行动。
在驻训部队撤离时,感人震撼的一幕上演:驻地群众自发组织了欢送仪式,锦鼓队绵延两公里、村民高举“人民子弟兵辛苦了”横幅、军民相拥而别,夹道欢送人民子弟兵,彰显“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宜。
这些训练场是军民连心桥,更是支前保障的硬支撑。近三年,溪头镇累计为部队提供演训场地638亩,接收安置退伍军人同比增长35%,双拥工作满意度达98.2%。
一面面锦旗无声讲述着奉献,一封封感谢信传递着深情。溪头镇的双拥实践,犹如一条奔腾的河流,将制度保障的坚实河床与蔡尚子等个体倾注的滴涓努力融为一体,最终汇入军民团结的浩瀚海洋。
在这条永不停歇的爱国拥军之路上,溪头镇正在以创新和实干续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为强军兴军基层力量——这份力量源自土地,更源自人心。
从精准支前到服务升级,从制度保障到情感交融,溪头镇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深刻内涵。当最后一批驻训官兵登车离去,拥军理念已深入村民的心,在这片热土上,军民同心描绘团结的新画卷。
撰文:赵强 林中翔 谢金芳
图片:谭文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