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午休床”后,这位深圳教师的“美好教育实验”仍在继续

广东教育头条 2025-09-04 10:46

育人如养绿萝,只需提供清泉、土壤与适宜光阴,它自会向着明亮处伸展——从教30余年,这是中山大学深圳附属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罗灿始终笃信的“教育之美”。

五年前,她在学校课室里首创的“神奇午休床”走红全网,让孩子们在教室里也能“躺着睡觉”;五年后,她依然奔走在教育创新的第一线,在校园里推行分类分层分级布置的“彩虹作业”,希望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这个正迎开学的初秋,她又有了许多新规划:完善孩子们的校园“健康包”、优化“一学生一课表”个性化课程体系、深化“一学生六导师”制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的美好,就藏在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里。它不需要宏大叙事,只需真正看得见‘人’。”罗灿说。

“入心”的语文课

30多年前,罗灿初踏教育行业,从未犹豫过这份事业选择。出身教师世家,家里的长辈任教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不同学段,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她,笑称自己是“豪情万丈”地成为了一名老师。

任教语文学科,她倾注着热爱。

教一篇重要的课文,罗灿至少要读3本书,一本是作者的文集,一本是作者的自传,一本是他人评价作者的书。她说,能把教材读“厚”,又把教材教“薄”的老师,才能深受学生喜爱。

在学生们眼中,罗老师的语文课是诗意的。

“我们来看这句话——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她讲沈从文《云南的歌会》,向学生抛出问题,“她们是不是一定在对唱呢?”

“也可能是自己劳动时,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有学生抢答。

“对,她们想唱就唱,随心所欲地唱,一种很曼妙的感觉。”罗老师笑着说。

讲台上,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漫歌。

“她们劳动的时候,可以歌唱丰收的喜悦;也可以歌唱节日的快乐;还可以歌唱爱情的美好等等,充满着欢乐。”随着罗灿的讲解,学生们身临其境课文中的场景,更是领悟到了“漫”这一字的意蕴。

学生小吴评价,罗老师的课有灵气、有思想、有生命力,视野开阔,却又总能落到真实处。

罗灿记得这些温暖的话语,也常以此自省——自己的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又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

为此,每一堂课,她都做好充足准备。“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需要老师多阅读、多积累。”罗灿在平时“苦练功”,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刷新教学方法,力求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思维节奏和情感需求。

此后,她开始了一场基于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研究,提出观察体验、感悟分析和思考表达三个阶段的思维过程训练方法,再以微课接力的教学形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毕业多年,如今已是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的学生小杜,仍惦念着罗老师的语文课:“她是我遇到过的最不一样、最敢创新的老师。”

让孩子睡个好觉

“让思维可见,让创新发生”——这是罗灿坚守的教育理念。

走进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的课室,三面墙壁前都放置了长排储物柜。柜里装的不是书本杂物,而是学生们的“午休装备”。

每到中午,值日的同学们便会把课桌椅挪到教室中心,轻轻一拉,藏在柜里的午休床就出现了。他们再从抽屉里取出被子、枕头和眼罩,只需10分钟,教室就会变成安静的午休室。

孩子们在“神奇午休床”上午睡

孩子们在“神奇午休床”上午睡

这一巧妙设计来自于罗灿。一直以来,孩子们的午休问题困扰着全国各地校长和家长。“趴在课桌上午睡,容易脚麻、手麻,甚至脊柱侧弯。我想让学生躺下来,舒舒服服地睡个觉。”2020年,罗灿来到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担任校长,站在更高的视角,却仍延续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细腻。她关心每位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在细微处回应真实教育诉求。

有一次,10岁的女儿在拉小抽屉时,给了她关于午休床的设计灵感。

“抽屉里放了很多发卡、皮筋,她说妈妈这样挺好的,你可以拉出来又推进去。”灵感瞬间涌来,罗灿开始了和女儿的共同设计。两人反反复复地画设计图、做出模型,最终在新学期开学前,这一款午休床在学校的每个班级里落地。

“校长,我终于可以躺着睡觉了,不用再趴得手麻了!”有一天,一个孩子跑来拉起罗灿的手。那一刻,她觉得一切尝试都值了。

家长们的手写感谢信纷至沓来,“神奇午休床”很快出圈走红网络。

效果也看得见——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平均增加约50分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提升15%。该项目被深圳市教育局采纳并制定为标准在全市推广,学生们的午休方式纷纷从“趴桌”转为“躺平”。

如今,不仅仅是午休床,罗灿在学校里逐步推行“17个一”健康工程,包括一套可升降课桌椅、一根跳绳、一盒牛奶、一个鸡蛋……涵盖学生的睡眠、视力保护、身材管理、营养膳食管理、体质、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系统性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在校园里,她也推行“彩虹作业”,将作业按“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层布置、分类实施、分级辅导,根据学生现状因材施教。当作业从“批量”到“定制”,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也真正减轻了。

这些举措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一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健康学校建设研讨会上,罗灿受邀分享,将健康治理和健康课程经验辐射到更多人群。至今,全国已有110多个教育代表团来到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学习交流,来自南非的校长团也前来“取经”,希望将这种健康教育模式引入本地。

在罗灿看来,“以学生为本”不应该是一句口号。

她始终奔走在理想教育的实践上,“要用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举措,把家长的‘操心事’,真正变成‘暖心事’,守护孩子的健康,托举起孩子的未来。”她说。


开栏语:

他们立德树人、躬耕教坛;他们启智润心、甘于奉献;他们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在广东教育强省建设进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担当书写教育奋进的新篇章。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教育强省 强师先行”系列报道,讲述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故事,展现广东“新强师工程”建设成效,敬请关注!

南方+记者 陈伊纯

编辑 冯颖妍 彭奕菲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