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纪实|山海鹿景·天后福地

港湾笛声  2025-05-23 11:06

鹿颈村位于南沙区港湾街道东部,虎门抗英遗址大角山下,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村常住人口4775人,户籍人口2165人,因村后山势延长形如鹿颈,故此得名。鹿颈村拥有广州发现最早的、距今3000-4000多年的“南沙人”先秦遗址,辖区周边还有虎门炮台遗址、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南沙天后宫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一座兼顾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的村落。2020年,鹿颈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2021年获评“南沙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600万元。

作为港湾街道“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对象,鹿颈村锚定“山海鹿景·天后福地”发展定位,深耕产业发展,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做强集体经济,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融合生态文旅发展。2024年以来,共完成典型村整体规划、运动场综合提升、“三线”整治、声韵路沿线景观提升、垃圾收集点升级改造等建设项目。

盘活资源禀赋

产业振兴赋能村经济发展

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鹿颈村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上“下苦功”。秉持着因地制宜的核心理念,鹿颈村积极推进村级工业园的高品质转型升级,利用46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及原有工业园地块,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建立土地租赁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了鹿谷智汇产业园项目,成功打破了以往产业结构单一、厂房设施陈旧的制约瓶颈,使“沉睡”的资源变成“苏醒”的资产,为鹿颈村带来了稳定持续的集体资产收益。

90年代鹿颈村工业厂区

如今的鹿颈智汇产业园

园区累计斥资8000万元用于全面改造与升级,不仅完成了6万平方米区域内的雨污分流系统、消防体系、供水供电设施的现代化改造,还修缮并优化了3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用房。与此同时,鹿颈村对园区公共空间进行规划,重塑了公共广场、园林绿化景观及智能化停车区域,并构建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治安监控系统,为园区安全保驾护航。此外,鹿颈村还与广州市光广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及广州泽兴建筑有限公司签署了村企结对共建协议,成功解决了22名村民的就业难题。

改造前

改造后

积极招商引资,引进高效益优质项目落地。园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建有约1500套高品质人才公寓,并引入了深井通记烧鹅、花园餐厅等知名餐饮品牌,丰富周边餐饮业态。此外,园区还配备了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多样化运动设施,充分满足了企业人才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商业区、产业区与公寓区实行分区管理,24小时安保巡逻与专业物业服务相结合,打造集生产、研发、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头连着农村的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幸福生活。“过去厂房老旧,如今园区堪比城市CBD!”不少村民如此感叹。如今,鹿谷智汇产业园的商铺出租率达到71%,人才公寓出租率为72%,项目整体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1116万元收入,相较于改造前,实现了每年约450万元的增长。通过创新思维盘活闲置资产,鹿颈村有效促进了村民就业,推动村居间服务业态的蓬勃发展,真正实现“荒地生金、村民受益”。

人居环境升级扮靓村貌

织就绿美乡村新图景

围绕优化升级人居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鹿颈村对村内临时摆卖点进行全面升级,墙壁外立面粉刷一新,店面招牌全新优化,摊位设计规整有序。居民买菜的环境变好了,“烟火气”也更足了。软硬件设施同时升级,带来的是便捷舒适的购物环境。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同时,公厕与垃圾收集点也迎来革新,通过地面、墙面、隔板、顶棚及配套设施的修复与更换,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村还对主干道市场周边“三线”进行了深度改造,修复破损路面,铺设沥青,优化给排水,完善照明,新建通信电力管道,大幅提升道路服务效能与通行能力,显著改善村人居环境。

村主干道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此外,村里的运动场同样得到升级,原有的破旧地面已被高品质的橡胶地面和仿真草皮所取代,篮球架和足球门也进行了更新换代,采用了更加坚固耐用的材料,让村民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同时,还增设了创意运动图案矮墙,照明系统也升级为高效节能LED灯具,打造明亮舒适的运动环境。同时,专业团队疏通排水渠,确保排水畅通,进一步提升运动场安全性。(点击查看:聚焦百千万工程丨鹿颈村运动场焕新颜 篮球赛点燃健身热潮)

改造前

改造后

鹿颈村还利用沿线边角地、闲置地进行整治提升,打造一步一景、四季有花的景色。选择三角梅、杜鹃花等花卉盆栽对村口及村主干道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对村道路沿线进行整体升级改造,翻新声韵路两侧的人行道并增设绿道(点击查看:“开启美颜模式” 鹿颈村声韵路沿线景观大提升),优化道路两侧的绿植,在沿河涌北侧新增设植物景墙,创造美丽的乡村景观。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后的鹿颈村,市场购物环境更加便捷舒适,公厕环境焕然一新,道路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运动场设施完善、安全舒适,不仅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乡村整体形象,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

声韵路改造前

声韵路改造后

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让居民更有“医靠”

立足民生需求,港湾街道对鹿颈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改造,破解原卫生站设施陈旧、功能滞后等民生痛点,让居民群众有家门口的“医靠”。

硬件环境焕新,全面升级护墙板、地板胶等基础装修,增设空调系统及现代化办公家具;功能布局重构,科学规划名包括名中医坐诊室、中医理疗室、全科诊室、中西医药房、急救室、慢性病管理室、健康小屋等特色诊疗空间,同步完善医疗制度体系与健康宣教系统;更新完善医疗设备,增设街道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提供各项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改造后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中医特色诊疗、慢性病管理、急救响应、心理健康服务等功能集成,切实将“病有所医”升级为“病有良医”,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以文育人 以文育村

厚植文明村文化底蕴

作为拥有800多年悠久历史的全国文明村镇,鹿颈村一直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发力。2013年,鹿颈村成立鹿颈青年精成龙狮队,培育出一批醒狮人才,每逢重大节日、活动,醒狮队都会自发表演助兴,为四方来宾展现岭南文化的魅力与风采。鹿颈醒狮队曾获2013年“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二等奖”和2014年“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二等奖”。

近年来,鹿颈村还从“五老”人员、乡贤典型、各类能人中招募志愿者参与到曲艺社的建设中来,将村曲艺社打造为粤曲文化阵地。据介绍,由鹿颈村党委牵头,依托曲艺社,开展青少年粤曲培训班,聘请专业乐曲艺术家指导授课,演绎南沙水乡特色精品粤曲,发掘、培养曲艺苗子。每年的重要节日、“全国文明村镇”的挂牌仪式上,都少不了曲艺社的表演。

今年,鹿颈村探索尝试“暖南发展合伙人”,携手广州市启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采用“公益+低偿”方式,将优质的永春拳训练课引入村内,为村青少年带来生动有趣的文化盛宴。鹿颈村党委书记黎耀洪表示,希望通过武术教育,让村里的青少年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永春拳的招式,更要让他们理解其中蕴含的尚武精神和文化内涵。”据了解,鹿颈村还计划在暑期,结合村夏令营推出“合伙人”永春拳课程。

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好去处

鹿颈村辖区内的蒲州渔港,原本是一片供渔民们停泊渔船的滩涂地,2001年3月重新修建并命名为“蒲州渔港”,是南沙湾东部沿海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历史悠久的渔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海产品集散地。至今,渔港内已容纳77艘船舶,服务于105名渔民,年捕捞产量稳定在206吨,创造渔业产值约1500万元。

从前的蒲州渔港,布局混乱、建筑陈旧,周边各项设施配备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和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此外,渔港周边环境的管理和维护也有“短板”,“脏乱差”问题频发。乘“百千万工程”东风,鹿颈村连同街道对蒲洲渔港进行“爆改”,用“微改造”带来全新的视觉景观,讲好本土渔家故事和海洋文化故事。

改造前

改造后

通过清除杂物、废旧渔船,修剪道路两侧树枝,对凹凸不平的路面进行平整,增设停车场、行人坐凳、公共照明等公共设施;升级周边绿化和排水设施,新增南沙人雕塑展示角,并增设护堤安全护栏;发动鹿颈村大学生及绘画爱好者,在渔民工具房外立面和围墙上,绘制鹿颈醒狮、舞龙、疍家文化等特色彩绘;规整渔船摆放,提升渔港的整体环境和文旅氛围,把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改造后,新增的停车场及农产品集市由村进行运营,为村民提供售卖农产品的场所,进一步带动村集体和渔民收入。

从产业破局到绿美蝶变,从文化塑魂到融合发展,鹿颈村以“百千万工程”为笔,绘就山海之间的共富长卷。未来,港湾街道将继续携手鹿颈村,锚定“山海鹿景·天后福地”目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电商平台建设,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做强集体经济。努力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可感、可知、可享的现实变化,为港湾高质量发展增添成色。

来源:港湾笛声



编辑 张晓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