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定量微生物生理学与生态学国际会议在深召开

作者 马芳 2025-05-16 22:01

5月12日至16日,首届定量微生物生理学与生态学国际会议在深圳举办,第二届“查尔斯·赫尔姆斯泰特奖”揭晓,哈佛大学教授南希·克莱克纳和希伯来大学教授纳塔莉·Q·巴勒班获得该奖项。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主办。

该国际学术奖项创立于2022年,由微生物学领域多位权威学者联合发起,以现代细菌细胞周期研究开创者查尔斯·赫尔姆斯泰特命名,重点表彰细菌细胞周期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旨在持续推动细菌增殖调控、分裂时序控制等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2025年,该奖项由深圳先进院刘陈立研究员出任评审委员会主席。

首届定量微生物生理学与生态学国际会议合影。

首届定量微生物生理学与生态学国际会议合影。

“赫尔姆斯泰特教授不仅为现代细菌细胞生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石,更树立了至今仍激励后学的学术典范。”赫尔姆斯泰特奖共同发起人阿利耶·扎里茨基表示:“以他命名的该奖项正是对其在细菌细胞周期研究领域革命性贡献的永恒见证。”

据了解,获奖人南希·克莱克纳在转座子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并由此深入探索染色体复制的物理机制,成功发现了与DNA复制起始相关的关键蛋白SeqA。目前,其在染色体复制机制和减数分裂研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为理解细菌细胞周期奠定了重要基础。

获奖人纳塔莉·Q·巴勒班则通过创新性的生物物理学方法,解析了细菌在抗生素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其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细菌对抗生素的应激响应机制,为应对全球耐药性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两位获奖人以跨学科的创新视角推动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完美诠释了赫尔姆斯泰特教授所倡导的‘基础研究驱动重大突破’的科学精神。”奖项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陈立表示,奖项颁发不仅是对杰出学者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学科奠基人科学精神的传承。

首届定量微生物生理学与生态学国际会议现场。

首届定量微生物生理学与生态学国际会议现场。

据悉,首届定量微生物生理学与生态学国际会议吸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瑞士、意大利、以色列、日本、印度等10个国家3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逾百位领军学者、青年科研英才参会。

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基石,微生物生理学与生态学影响深远,遍及微生物生长、复制,微生物间互作、合成生物学等诸多领域,近年来该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基于这些突破性成果,会议在全球范围内特邀包含16位女性科学家在内的共47位演讲者,与会者围绕“微生物生长和分裂的时空调控规律”“微生物在变化环境中的响应与适应”及“微生物群落的生态与进化”等主题进行全方位学术碰撞与科研探索,为推动方法学创新与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微生物生理学定量规律研究贡献国际智慧。

南方+记者 马芳

通讯员 赵梓杉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