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制黄酒是客家人特有的传统技艺。每逢客家黄酒酿造时节,穿行于河源市和平县街巷间,总能捕捉到蒸煮糙糯米的独特醇香。
客家黄酒是中国黄酒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至今传承着客家黄酒传统的酿制方法,形成独具一格的客家酒文化。
在河源客家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造黄酒,逢年过节或操办喜事时,黄酒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客家人将设宴待客的传统称为“做酒”——子女升学要“做毕业酒”,婚嫁要“做暖轿酒”“做完婚酒”,新生儿出生三日要“做三朝酒”,满月要“做满月酒”,周岁要“做周岁酒”,这些习俗完整映射出黄酒在客家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不同地区的客家人酿酒工艺存在细微差异。以和平县为例,当地严格遵循十二道古法工序,包含浸米、滤干、蒸饭、摊凉、转曲、发酵等核心步骤,全程采用糙糯米、山泉水及古法酒曲手工制作。
沿用古法工艺酿制的黄酒呈现天然琥珀色泽,酒精度稳定在9-15度区间,兼具焦香风味与清甜口感,因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且保质期可达2年以上,成为广受各年龄层欢迎的养生饮品。
近年来,和平县重点推进黄酒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农产品展销会、大湾区专场推介等活动,将客家黄酒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消费市场。当地创建的“耘客和礼”区域公用品牌,通过“黄酒+猕猴桃+百香果”的农产品矩阵,构建起客家文化特色鲜明的品牌体系。依托“区域品牌+电商平台”模式,和平客家黄酒已突破九连山区地域限制,走进千家万户。
【图源】和平县国家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