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岗位相同坚守,她们用专业和爱诠释生命至上 | 国际护士节

作者 彭深;张晓宜 2025-05-12 17:16

五月的风,带着南丁格尔的誓言轻抚大地。国际护士节在5月12日如期而至,这一天的“主角”们却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依旧奔赴了守护生命的第一线。

护理工作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一位位护士以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疾驰的救护车上,在紧张严谨的手术室内,在昼夜不息的监护仪前……她们用专业构筑健康防线,用爱心弥合医疗缝隙,也以忙碌的一步步丈量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大步。5月12日,南方+汕头医疗频道走近6位不同岗位的护理工作者,感受他们护佑生命、竭诚奉献的平凡坚守。

翁泽华:潜心学习练就“独门绝活”

对于长时间扎根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而言,忙碌、高强度是工作常态。但是,护理服务发展日新月异,怎样才能不断更新护理理念与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周全的护理服务呢?汕头市中心医院综合片科副护士长、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护士长翁泽华就以勤学不辍练就了淋巴水肿护理的“绝活”。

翁泽华(左一) 受访者供图

翁泽华(左一)  受访者供图

在27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翁泽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在做好科室护理团队管理工作的同时,她也不断提升自我,紧跟护理知识前沿,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2023年5月,翁泽华取得了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证书;同年6月,在她的促成下,汕头市中心医院开设了淋巴水肿护理门诊,接诊乳腺术后、盆腔术后出现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水肿患者。

淋巴水肿指的是因手术、放射治疗、感染、创伤等造成的淋巴管阻塞或破坏而引起的肢体肿胀,乳腺癌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淋巴水肿既可以是原发性疾病的结果,也可以是其他疾病或治疗的并发症,病情往往比较复杂。

于是,翁泽华不断查阅最新的护理资料,学习前沿护理技能,带领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她还主动学习深造,取得国际CKTT贴扎师证书,将肌内效贴扎技术应用于淋巴水肿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应用淋巴水肿手法治疗腋网综合征,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肢体活动。如今,她和护理团队已治疗淋巴水肿患者3577人次,帮助他们明显消退肿胀。她说,护士的天职就是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接下来她还将继续以爱为翼,以专业为舵,让爱与希望传遍每一个角落。

张红:面对生命始终当一名学生

张红是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护理工作33年来,张红持续在护理岗位上深耕不辍、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专业发展之路:张红担任科护士长期间,率先以项目管理按照PDCA模式改进质量,推动患者快速康复。担任护理部副主任后,她带领专科护士队伍在本地区率先开设护理门诊,为出院患者搭建起“暖心驿站”。2018年,张红主导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乃至居家的全方位、多学科合作的全程护理。

“护士是陪伴患者走出‘夜路’的人。”张红坚持从患者的就医体验出发,发起“人文关怀示范科室”创建活动,并聚焦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出院后康复难题,搭建专病随访体系,为患者定制全程、全方位护理方案。

张红

张红

“面对生命,我们始终是学生,即使到了退休的那一刻也是如此。”张红说道。从业多年以来,她一直经历着变与不变:变的是不断精进的技术,不变的是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谢丽媛:护理延伸 让爱延续

“您俩弯下腰半蹲着为我儿子清洗伤口时的画面至今印在我脑海里,您俩专注而又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眼神里满是关切……”今年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到一封感谢信,张女士用饱含情感真挚的文字表达了对护士谢丽媛的感谢。

谢丽媛是该院延续护理中心(含外科换药室)副护士长,是广东省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取得了粤港高级外科专科护士、国际伤口治疗师等证书。2018年3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成立延续护理中心时,拥有扎实护理经验的她从临床科室来到这个“新生”的专科护理门诊,见证着延续护理中心不断延续医护关爱、便利患者的故事。

谢丽媛(左二)正在与团队一同为病人护理

谢丽媛(左二)正在与团队一同为病人护理

她介绍,从开诊早期全天只有几位病人,到如今每天为数十名病人服务,不变的是,她和团队护士们以“用心”“细心”照护每一位病人、每一个伤口。这支团队擅长运用湿性愈合理论结合新型敷料处理伤口,还以扎实的专科知识向患者和家属做好知识宣教和疑问解答,帮助患者伤口得到更快愈合。

今年,汕头市中心医院推广“互联网+护理”模式,延续护理中心承担了该项工作的日常管理与应约响应、人力调配、护理会诊等工作,谢丽媛也更加忙碌起来。她和团队时常上门为居家患者护理,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让患者在享受医疗的便利的同时,感受护理团队的关爱与温度。“每一处伤口都是生命的信号,我们不仅要修复组织,更要治愈心灵!”她说道。

陈燕珣:教学相长推动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

在护士群体中,不少护士是临床一线的技术骨干,更是专科护理、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汕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护士长陈燕珣正是其中一员。

陈燕珣从事护理工作20年,而在护理教学工作上,她已走过了17个春秋。日常工作中,她主要负责汕头市人民医院全院护理教学工作,开展全院护理人员培训、护理进修生和实习生临床带教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等,致力于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

陈燕珣在指导学生操作

陈燕珣在指导学生操作

近年来,汕头全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医疗卫生事业在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眼于更好地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汕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制定了严格的护士培训计划。在陈燕珣的推动下,该院完善了《护士分层级培训管理制度》、各层级培训手册和《护士毕业后三年规范化培训手册》,仅2018年至2024年期间,就先后5次修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医院护士规培管理水平。

她科学安排护士培训,开展教学查房、护理专案改善、个案护理汇报、情景模拟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化抽象为生动,化枯燥为盈润,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力求护理人员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临床应用,并在教学活动中注入了对患者的关爱情感。她还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在2019年即引进了PBL联合CBS教学模式并应用到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明显提高了该院护理教学效果。

目前,陈燕珣已经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申报了多个市厅级护理教学相关科技项目,申报5项市级继教项目,为约1400名学员提供培训。她表示,接下来她还将继续精进,提升护理教学能力,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护教研一体化。

杨雪慧:致力推动健康科普进万家

“健康中国2030”明确提出,将健康科普作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实现“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核心任务之一。不少医生和护士在忙碌的临床诊疗工作之余,还放弃了休息时间投身到健康科普工作中,向群众科普健康知识、纠正健康认知误区,帮助群众科学“治未病”。活跃在健康科普工作一线的杨雪慧,近年来就连续捧回了多个科普创作奖项。

杨雪慧向患者讲解护理知识

杨雪慧向患者讲解护理知识

杨雪慧是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护士长。她说,打针输液、急救配合是护士的工作,健康教育也是护士的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患者能理解的生活指南,能够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杨雪慧说,她知道“治未病、促康复、防再病”对全民健康的重要性,于是,从5年前她便开始了她的科普之路,从“为心脏谋健康”的理念出发,将健康科普知识辐射到广大群众中去。每周二,她定期组织开展线下健康讲座,为超过3000人次的患者和家属带去了饮食、运动、康复、急救等科普知识;她还每周组织两次“八段锦”教学,帮助患者掌握居家康复技能;她还赴饶平、潮阳等地义诊,向基层群众开展心脏健康科普。

为了扩大影响力,2023年9月,杨雪慧还联合科室医生成立了“康心小马达”团队,并申请注册了同名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康心小马达”,以真实案例改编、情景剧、动画等多种形式,拍摄制作科普视频40余部,发布科普推文17篇。

“从病房到社区,从线下到线上,让健康知识跑起来、传下去!”她说,接下来她还将持续开展健康科普,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健康理念在社会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蔡松芬:以爱之名,守护心灵之光

提起护理工作者,很多读者会首先联想起照护躯体病痛的护士,精神科护士因相对小众而鲜为人知。对于她们来说,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专业护理技能,还需要应对复杂的精神疾病症状,往往面临着比其他专科护士更高强度的心理压力。

蔡松芬是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一名主管护师。她坦言,2013年她初入临床一线时,便遭遇诸多挑战——精神科病房的患者各有状况,一位整日自我封闭、绝食的重度抑郁患者让她的护理工作开展倍感棘手。当时,她每天定时探望,耐心陪伴,终于用行动打开了对方的心扉。这段初入职时的经历,让她坚定了深耕精神科护理的决心。

蔡松芬

蔡松芬

在参与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之余,她还承担起临床带教的工作。她带教见习/实习护生、低年资护士和进修护士,担任汕大医学院护理本科《精神科护理学》教学秘书。2024年,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成为广东省高级精神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蔡松芬作为基地总带教,也参与到课程设计、临床实践指导等各方面工作中,助力省内外精神科专科护士学员培训工作。

她说,精神科护理是用生命温暖生命的修行。12年临床路,是患者的坚韧教会她敬畏生命的韧性,也是团队的并肩让她懂得专业的力量可以穿透精神的高墙。未来,她将继续以专业为舟,以共情为帆,在精神健康的航道上,做一名永不停歇的摆渡人。

南方+记者 彭深 张晓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肖俏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