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沙,一座聚焦空天科技前沿的“未来工厂”或许正悄然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天院”)凭借自主研发的飞行背包、智能风洞等硬核装备,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加速推向现实。
飞行背包
从科幻到现实
解锁“阳台到阳台”立体通勤
在广天院研发厂房
一款形似机械外骨骼的
单人喷气飞行背包
吸引了小南的目光
项目技术负责人陈旭智揭开其技术面纱:“这套装备采用矢量涡喷发动机阵列作为动力核心,通过显控界面实现‘傻瓜式’操作,普通用户经短期培训即可驾驭。”
针对传统飞行器稳定性不足的行业难题,研发团队独创“多发动机矢量阵列+智能飞控”协同方案。陈旭智以“空中双腿”作喻:“分布式发动机布局形成推力矢量阵列,配合高精度传感器与算法构成的‘数字大脑’,可实时感知机身姿态并动态调整推力,即便在复杂气流中也能稳定飞行。”更颠覆认知的是,该装备突破性实现有人驾驶与无人货运双模式切换。
从应急救援到短程通勤
飞行背包的应用场景
远超想象
陈旭智展示案例:在海上缉私任务中,原本需两小时车程的跨岛任务可缩短至数分钟;在山地救援场景下,装备能实现精准悬停作业,为生命救援赢得黄金时间。“终极目标是构建‘阳台到阳台’的立体通勤网络,用户无需依赖传统停机坪即可垂直起降。”陈旭智说道。这一构想若落地,或将重新定义城市短途出行生态。
“低慢小”无人机防御系统
构筑城市低空安全网
在广天院实验室
一款名为“YK-A2”的
无人机反制系统
正悄然为城市低空安全
织就一张智能防护网
项目团队负责人向小南揭秘:“这套系统集智能识别、实时追踪与硬杀伤拦截于一体,可精准应对‘低慢小’无人机非法入侵的复杂挑战。”
针对传统反制手段效率低、误判率高的痛点,研发团队引入导引头小目标识别技术与动能拦截制导律。负责人以“空中猎手”作喻:“系统通过多源异构传感器与AI算法构建‘数字天眼’,可于千米外锁定目标,配合柔性网捕装置或高速拦截机,即便面对悬停或高速移动的无人机,也能直接碰撞和网捕拦截打击。”
试验画面显示,在模拟城市楼宇群的复杂环境中,拦截机以高精度撞击悬停目标,柔性网捕装置则如“空中蜘蛛侠”般瞬间收拢移动无人机,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从重大活动安保
到关键设施防护
“YK-A2”系统的应用场景
正不断拓展
项目负责人举例:在大型赛事中,系统可实时监控禁飞区,拦截未经授权的“黑飞”无人机;在机场、核电站等敏感区域,其全天候净空保障能力可杜绝安全隐患。“未来城市低空将充满物流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新型载体,安全防线必须先行。”项目负责人说道,广天院计划将系统接入大湾区全空间无人体系管控平台,通过智能指控系统实现区域联防联控,为“阳台起飞”等立体通勤场景保驾护航。
智能风洞
为低空飞行器
打造“数字体检中心”
要让未来装备安全升空
必须经过严苛的“空中体检”
在广天院总装厂房内,一座结合了风洞与风墙综合优势的复合式风洞试验平台即将投入试运营。
项目负责人指出:“深入考虑低空飞行器的实验需求,设计了‘横8纵6’共48台风机作为动力系统,可模拟珠江新城等超高层建筑群引发的瞬时风速突变、风向旋转等极端工况,为无人机、飞行汽车提供接近真实的测试环境。”
作为大湾区首个4.5米量级风洞,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生产型风洞,广天院低空飞行器风洞试验平台填补了区域低空飞行器气动性能验证能力空白。
这套风洞系统的技术突破直指行业痛点:传统单电机风洞难以复现城市低空复杂气流,而广天院的创新方案通过多风机协同控制,精准还原楼宇间湍流、热岛效应等干扰因素。
据透露,该装置将于2025年二季度建成,2025年三季度开始全线运营,优先服务大湾区科研机构与企业,填补广东低空飞行器专用测试平台的空白。届时,广天院也会联合多家低空飞行器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共同促进低空经济的发展。
政企协同
空天科技赋能湾区产业升级
广天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构建“装备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体系。站在广天院总部指控大厅,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多架无人设备的飞行轨迹。
首席科学家黎作武介绍,该研究院不仅孕育了飞行背包、智能风洞装置等明星项目,现正联合中科星图、中国移动等龙头企业,在南沙打造大湾区全空间无人体系管控服务系统,通过数字化管理为低空经济、智能无人产业发展筑基。
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
为创新装上加速器
今年年初,广州将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智能无人系统等产业列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之中,剑指万亿蓝海。在政策红利及产业部署的双重加持赋能下,南沙正以超级场景为牵引,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加速打造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新高地。
4月28日,南沙发布了《广州南沙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产业惠企政策包(2025年版)》和广州南沙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供需清单(第二批)。
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