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源潭镇通过产业先行策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计划实现全镇30000亩水田统一流转,每年每亩村民可获得600—800元股金分红,村民变身股民,同时依托工业专业镇优势,不参与直接农活的村民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多渠道提高家庭收入。
而在村集体方面,源潭镇根据各村实际,通过资金要素入股镇属企业成为公司“股东”进行固定分红,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居则由镇属企业与村居共同投资运营产业项目,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村民变股民
多渠道增加收入
2024年起,清城区源潭镇下属源农公司牵头整合流转了“三大片区”共约6000亩耕地,探索实施适度规模化耕作,并以此为基础,在2025年底前扩大规模到10000亩,计划到2029年实现全镇30000亩水田统一流转。实施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每年每亩能固定收益600—800元的股金分红,村民实实在在变成了股民。通过量化集体资产、赋予成员财产性权利,保障农民分享发展红利。
此外,不用直接参与农活的农民,能充分解放自身劳动力,同时背靠源潭镇工业专业镇的产业优势,走上进工业园区务工的道路,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多渠道提高家庭收入。
据统计,全镇工业园区工人总数约2.8万人,其中源潭户籍工人有1.5万人,每人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集体成股东
激发资金循环活力
推动产业发展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根本保障,但各村居资源资产条件存在差异,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提高收入。
对于缺乏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居,源潭镇采取整合扶贫资金、物业收益等资金要素,直接入股镇属源农公司,成为公司“股东”,由源农公司每年按照投入股本7%—8%的比例对村居进行固定分红。目前新马村、连安村、踵头村、积余村、黄茅村等共入股资金超过300万元,每年分红高达20万元。
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居,由源农公司有效运用村居“入股”资金,与村居共同投资运营产业项目。2024年,源潭镇举办了“百千万工程”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项目擂台赛,由各村居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实际,共提出了11个具体产业项目的规划设想,源农公司从中择优项目进行了投资。由源农公司和迎咀村迎盛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经营“迎咀陈皮柑种植和加工项目”,目前种植规模达800亩,预计收成期每年亩产25000元。
收益靠红利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整合流转耕地项目中,由村居协助源农公司成功流转土地后,源农公司按照每年每亩100元的标准向所在村居支付协作费。待30000亩水田统一流转后,全镇20个村居平均每年每个村居能增加15万元收入。
同时,为确保源农公司可持续发展,根据镇委、镇政府对“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搭建镇域产销链平台,对于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产业项目,进一步延伸二、三产业链。由源农公司打造“源来有”系列农产品中“源来有米▪皇后娘粮”于2024年12月正式上市,获得大量市场客户的青睐;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中的烘干中心预计将于今年7月投产,加工仓储中心于今年12月投产。
此外,为鼓励各村居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源潭镇于2024年8月29日印发了《源潭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工作指引(试行)》,通过以集体经济增量挂钩村居干部绩效奖,从而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陈海燕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