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本地苹果蕉,软糯香甜就像姐妹的歌声一样甜!”5月14日上午,高州市曹江镇珊阁村委会三楼的电商直播间里,欢快的歌声与热情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珠海驻曹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珊阁村驻村第一书记史超正和村里的姊妹合唱团成员群姐,在镜头前一边弹着吉他演唱原创乡村歌曲,一边热情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
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电商”直播,是史超驻村后精心打造的乡村振兴新尝试。这名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带货书记”,是留学乌克兰6年的音乐学硕士。驻村以来,史超将专业所学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用音乐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作为珠海传媒集团派驻曹江镇的帮扶工作队队员,2021年7月史超参与帮扶工作。三年驻镇期满之际,这名青年主动申请继续驻村帮扶。“希望在乡村大舞台能谱写出自己的乐章。”史超说,“想把传媒集团的资源优势与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短短两周时间,直播间人气节节攀升,农产品销售额突破万元,乡村“致富曲”越唱越响亮。
5月16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02版。
5月16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02版。
唱着歌带货
“今天主推的是本地苹果蕉、桂圆肉和花生油!我们让群姐来替大家试吃一下这个蕉哈!我给大家弹奏一首乡村音乐……”直播间里的史超落落大方,合唱团群姐略显腼腆,但与他一唱一和,配合默契。
5月1日晚,史超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开启了直播首秀,整个假日以来开了11场直播,每场都有合唱团姐妹做助播“搭子”。在直播过程中,史超和助播姐妹不时穿插弹吉他、唱歌助兴,短短几天就涨粉一千,销售额也逐步上升。
“好接地气的直播间!”“村里大姐也当起了网红!”……不少粉丝在直播间留言,为这个“村里村气”的组合点赞。2024年12月,姊妹合唱团成立,目前有成员40多名,都是珊阁村多才多艺的妇女。
“合唱是集体的艺术,能陶冶情操、凝心聚力。”史超毕业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管理专业,主修合唱指挥专业。他认为,“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成立合唱团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活跃村子里干事创业的氛围,也是动员妇女大胆为家乡出圈助力。”
随着直播助农的兴起,史超在派出单位珠海传媒集团的帮扶下正式成立珊阁村电商中心,打造了属于村子的助农直播间。开播前,史超还为村子创作了粤语歌曲《珊阁电商》,由姊妹合唱团成员演唱、录制,通过多个平台为直播攒足人气。
歌词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史超既是歌词歌曲创作者,又是视频拍摄的编导和演员,还是吉他手和主唱,妥妥的“多边形战士”。视频下方粉丝们给出一片好评:“被电商耽误的音乐家!”“各个精神饱满,点赞!”
过去驻镇三年,史超主要负责文化振兴工作。三年多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为当地创作了《筑梦曹江》《曹江欢迎你》等20余首优秀歌曲,还在曹江镇中心小学组建“听海合唱团”,带领孩子们追逐艺术梦。
“乡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这里的生活能激发创作灵感,也希望在这个舞台上谱写出自己的乐章。”史超妈妈是茂名信宜市人,因此他对茂名乡村特别有感情。即便留学深造见过世面,但史超仍觉得驻村帮扶是“乡村舞台与自我发展的互相成就”。去年,史超获“高州好人”荣誉。
文化即流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
曹江镇高凉墟是冼夫人文化、高凉菜文化、高凉南山彩玉文化“三大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文化是高凉墟的魂,正逐步演化为“引客入墟”的最大优势。史超深谙“文化即流量”的运营之道,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让珊阁村“出圈”的机会。
近日,史超领衔策划“幸福小舞台,想唱你就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在高凉墟的挨酿坊举办。他的原创歌曲《追梦》将晚会推向高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与欢呼;姊妹合唱团演唱的《将冰山劈开》,被不少现场观众拍摄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00后”村民刘龙少忍不住赞叹,“没想到村里阿姨们的歌声这么专业,简直可以出道了!”
在成立姊妹合唱团前,史超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妇女参与,还开设培训课,传授气息控制、发声方法等唱歌技巧。让成员们从最初的羞涩放不开,到如今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在直播间、舞台上自信地放声高歌,为家乡土特产销售出一份力。
“一首民歌能带火一款特产,一个故事能激活一条产业链。”史超创新推出“配套计划”:组织观后交流、建立演出联络群、培养村级文艺骨干、制订后续培训及演出计划,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截至目前,姊妹合唱团已累计开展7场文艺演出。这支由40多名农村妇女组成的队伍,不仅用歌声唱出新时代乡村女性的自信风采,也成为政策宣传的“扬声器”、民情沟通的“连心桥”,让文艺排练变身“民声收集会”,舞台成为“民生服务台”。
史超还带着合唱团认真学习农产品知识,了解番石榴、淮山薯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过程、营养价值和独特口感,以便在直播中能准确生动地推介当地特产。直播中,他还通过镜头带网友们参观珊阁村的种植基地,让大家直观感受农产品的生长环境,也让更多人了解珊阁村的文化魅力。
在珊阁村的助农直播间里,“乡村音乐+故事讲述+特产推介”的创新模式正在迸发能量。弹唱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合唱团成立历程和乡村文化传递情感共鸣,最终让本地“土特产”被赋予“乡村故事”的灵魂。
正如一名粉丝留言:“本来只想听歌,结果买了3斤香蕉——你们的笑容比果还甜。”这种以文化铸魂、让产业生“金”的实践,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人人当主播
在农产品直播带货同质化的当下,珊阁村的助农直播间犹如一股清流,用独特的“乡村音乐+农产品”模式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史超带领的姊妹合唱团不仅用歌声打动观众,也用真诚和专业赢得了市场口碑。
“我的目标是让全村人都能拿起手机,自己当主播。”史超说。姊妹合唱团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也增加了大家的信心。“本来她们不敢看镜头,现在有几名已经成了驻场常客。”他还在发掘培养更多村民成为“新农人”,通过标准化直播流程、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鼓励更多村民自主开播。
“初期关注度低是常态,但我们坚持内容为王。”史超表示,直播间始终秉持“音乐故事+优质产品”的核心理念,淡化业绩焦虑,专注内容质量,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观众群体,让流量变成“留量”。瞄准“假日经济”红利,史超计划让合唱团巡回演出,通过文化表演拉动乡村“夜经济”。
“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村民参与’的共富机制下,项目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闭环生态。”史超介绍,目前村委会联合曾受珠海帮扶的本地物流企业共同运营助农直播平台。物流公司负责供应链保障,获得收益的60%;村委会则获得40%分红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合唱团负责引流宣传,村干部提供技术支持,让文化流量切实转化为经济收益,实现“企业反哺乡村、产业带动共富”的良性循环。
当下,高州即将迎来荔枝上市的销售旺季。曹江镇将以珊阁村电商直播中心作为重要桥梁,举办荔枝代销签约会,为堂阁村、凤村村、罗平村等8个荔枝主产村搭建销售平台。
“团队定下了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的阶段性目标。”史超透露,“这次签约会将标志着我们的助农模式进入新阶段。通过整合多个村的优质荔枝资源,直播间将获得更稳定的货源保障,同时也让更多村民共享电商红利。”
如今,史超周一到周四,每天开两场直播,由他和一名合唱团姐妹进行直播。闲暇时间,团队还在不停地进行直播模拟和节目排演。合唱团群姐说:“紧锣密鼓的安排就像是模拟考,为我们在荔枝季打个‘胜仗’做足准备,积攒经验。”
在史超的直播间里,歌声与乡情交织,订单与希望同行。“我们相信,通过文化的感染力和电商的传播力,能让曹江荔枝香飘更远,让村民的腰包更鼓。”史超信心满满。
◎述评
农民做主角 振兴更自信
文/叶洁
在农产品直播同质化的今天,高州市曹江镇珊阁村的助农直播间独树一帜。驻村第一书记史超用一把吉他、一群乡村妇女的歌声,开创了“音乐+电商”的助农新模式。这个留学归国的音乐硕士,正在用艺术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实践:比起卖货,先“卖故事”——因为最动人的带货,永远是先打动人心。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史超深谙“文化即流量”之道,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发展动能。他组建的姊妹合唱团,让40多名农村妇女从灶台走向舞台,从田埂迈进直播间。这些变化证明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当村民们放下锄头拿起话筒,当土特产伴着歌声飞出大山,乡村振兴便有了更持久的内生动力。
创新是突破同质化的关键。在“人人直播”的时代,珊阁村直播间以“乡村音乐+故事讲述+特产推介”的模式脱颖而出。史超原创的《珊阁电商》等歌曲,不仅为农产品赋予了文化附加值,也构建起情感联结的桥梁。粉丝“因歌下单”的现象,表明消费者买的不仅是产品,也是一份乡愁、一段故事。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为农产品电商提供了新思路。
可持续的机制是长远发展的保障。“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村民参与”的共富模式,让各方形成合力,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激发了市场活力。这种“造血式”帮扶,避免了“人走茶凉”的困境,真正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
当前,乡村振兴进入深水区,需要更多像史超这样的“跨界人才”。他们既懂专业,又接地气;既有创新思维,又有实干精神。从“音乐书记”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当艺术遇见土地、当文化赋能产业,乡村振兴就能奏响更动人的乐章。
最好的振兴是让农民成为主角,让乡村焕发自信。
当每一垄田埂都能长出诗行,当每一缕炊烟都能化作乐章,乡村便不再是发展的“洼地”,而是希望的“热土”。史超的吉他声和合唱团的歌声仍在直播间回荡,而这曲“致富交响乐”正为乡村振兴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撰文:叶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