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小暑节气,热浪翻腾,“上蒸下煮”。
37℃高温酷暑天,素来“以食为天”的佛山人却在晚饭时间走出空调房,奔向火热绿茵场,携老带幼“霸头位”,这是为了啥?
答案:“西甲”。
不是欧洲“西甲”,而是佛山“西甲”。
晚上7点半开场,6点的佛山三水云秀山体育场几乎已经坐满,让人不吃饭也要看的大湾区“世界杯”,究竟有何魅力?



▲记者vlog|2.6万人次观赛,他们为啥来看佛山“西甲”?
记者vlog|2.6万人次观赛,他们为啥来看佛山“西甲”?
看佛山“西甲”,我们在看什么?
7月4日晚,佛山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暨健力宝杯第十九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正式“开波”。
920名球员同聚云秀山体育场,国际球星与草根球员将在近百场赛事中同台竞技,规模创历届之最。
去年,佛山“西甲”创下入场观赛超146万人次、全媒体流量超43亿的纪录。按照73场赛事计算,场均观赛达2万人次,接近中国足协公布的中超2024年赛季水平。
开幕式现场。 南方+记者 戴嘉信 拍摄
开幕式现场。 南方+记者 戴嘉信 拍摄
看佛山“西甲”,大家究竟在看什么?
在这里发生的画面,或许超出你对一场普通球赛的想象。
就拿7月6日湛江热点对阵潮汕恩祈这一场来说,现场“反差感”拉满——
狠话是要放的,但朋友也是要处的。
场上脚风凌厉、寸步不让,一点不“求其”,场下“友谊第一,比赛第四十一”“湛江生蚝、潮汕生腌,踢完还是好朋友”。
加油是要喊的,但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潮汕英歌舞“炸场”,吴川八音锣鼓助威,还有湛江卖花姑娘跨越400公里,携新鲜荷花现场送“荷”美祝福。



火爆网络的卖花姑娘跨越400公里,从湛江来到佛山“西甲”,为球队送上祝福
自家是要支持的,但对家美食也是无法拒绝的。
牛肉店主带1000粒牛肉丸现场“投喂”,围观群众边看球边“吃播”,一边喊着“对家用美食‘干扰’球迷”,一边感叹“真香”。



服了广东人!佛山“西甲”变吃播现场
地气即人气。
一座城的性格,是这座城里的人们决定的。
街坊们口口声声说“只是得闲”“带孩子感受氛围”“来看节目表演的”,却让烁石流金下的“西甲”几乎场场座无虚席、看台声浪震天。看似“心口不一”,实则深谙“和气生财”。
今年全国共40支劲旅参与佛山“西甲”,且首次有港澳球队参加。不让“家人”扫兴,不让家门口的球场落空,实实在在地到场支持,这是务实广东人向世人说出的“欢迎光临”。
19岁,正是闯的年纪
佛山“西甲”,源于2002年举办的首届三水区足球联赛,因历届都在西南街道举办,故被群众称为“西甲”。
横跨23年、成功举办十八届,佛山“西甲”从草根足球赛事逐渐蝶变成湾区足球现象级IP,区域辐射力逐渐增强,招牌越擦越亮。
赛事来到2025年,今年的佛山“西甲”,年方十九。
19岁对一名足球运动员来说,是怎样的年纪?
姆巴佩19岁在世界杯大放异彩,梅西19岁被马拉多纳认定会是潘帕斯雄鹰未来的领袖,贝林厄姆19岁成世界杯历史上首位进球的00后球员。
19岁可以说是“试金石”年龄,是天赋兑现的关键阶段。对佛山“西甲”来说,同样如此——
好基因。
佛山“西甲”的根脉,深植于三水百年足球热土,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三水西南菜市场收摊后的空地,便是草根球员的战场,留下了“早上菜市场,下午足球场”的市井传奇,为这片土地注入快乐足球的基因。
首届“西甲”足球联赛。麦国培供图
首届“西甲”足球联赛。麦国培供图
能“听劝”。
佛山“西甲”可塑性强,此前受制于赛事地域性,辐射范围小,一直不温不火,带动效应弱。但在前两年,佛山“西甲”开始“想开了”,把民间自发和政府组织有机结合,提级办赛,创新“省级支持、市级统筹、区级主办”三级联动办赛机制,比赛场次和场均观众分别达到改革前的3.6倍和5倍,赛事知名度、传播影响力指数级放大。
懂经营。
佛山是制造业大城,在“运动生涯”的商业价值“窗口期”,办赛自然不忘突出产业特色。佛山“西甲”球员以职工为主,奖品主打“佛山制造”,“佛山品牌”通过赛事直播走向全国。2023年,社会支持办赛资金比改革前增长24倍至1630万元,占总投入七成;2024年,赛场周边改造和办赛资金3239万元全部由社会支持,真正实现“花小钱、办大事”。
如今的佛山“西甲”已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被誉为大湾区的“世界杯”。赛事不仅吸引香港明星队、U23足球队、东方足球队和港澳联队、澳门职工联队参赛,更有20批、500多名港澳乡亲组团“返乡睇波”,在赛场感受记忆中的乡愁。
今年赛事将持续两个月,预计将吸引观赛人数超200万,打造全国最顶流、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群众足球赛事。
褪去雏羽,锋芒初露,19岁的佛山“西甲”,正是闯的年纪。
广东有自己“厂牌”的草根奇迹
距离佛山“西甲”1400公里外,“苏超”堪称今夏顶流赛事IP。
就在7月5日,苏超联赛迎来“最令人期待的一集”:南京VS苏州。
场内座无虚席,60396名观众现场观战,刷新“苏超”单场观众人数纪录;场外各大景点、商超轮番上场,口号横幅火力全开。从百万级企业到烧烤小店,各位“金主”抢着把自家招牌亮相“苏超”。可以说,“苏超”把草根足球的天花板又顶高了一个身位。
珠玉在前,各地也都跃跃欲试,准备酝酿属于自己“厂牌”的草根奇迹,广东也不例外。
自带“闯将”基因的广东,有“破圈”追求,也理应当仁不让。
打造下一个爆火体育IP,广东手握“三张牌”。
赛事牌——
绿茵场上,实力为王。以佛山“西甲”为例,今年参赛队伍不仅地域跨度空前,“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
从首届赛事只有16支本土球队,到如今吸引法国前国脚梅内、塞尔维亚前国脚托西奇跨洋而来,越来越多人在为佛山“西甲”鼓与呼。40支参赛队伍中,不乏中甲球队广州豹U19、中冠球队广东蜀地红等各级联赛劲旅。同时,作为产业工人一展球技的舞台,参赛队伍中美的、三七互娱、健力宝等企业球队实力也不容小觑。
文化牌——
岭南文化,底蕴深厚。“苏超”能顺利“出圈”,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叙事的趣味体现。在赛事中体现城市之间的微妙竞争,能让赛事超越竞技本身,变成城市形象“放大器”,从而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目光转至粤港澳大湾区,不难看到各城市开放包容、和谐共生之下又各有风格、“自带话题”,具备孵化“爆款”潜质,这一点在佛山“西甲”赛场上,已经初见雏形。
另外,本届佛山“西甲”把“西甲之夜”升级为“超级周末”,邀请新疆民族歌舞、高州木偶戏、镇远龙灯会等国家级、省级非遗民俗节目“撑场面”。在赛事日,现场还向观众派发品牌电器、景区门票、特色手信等福利,将绿茵场塑造成热闹非凡的“足球嘉年华”,正向着文化共融、全民狂欢的顶级文化盛会迈进。
经济牌——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这句话放到赛事上同样适用。
广东拥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大湾区联动。佛山“西甲”今年迎来港澳球队,本月即将鸣哨的“粤超”也允许每队注册3名港澳台球员,除此之外,广东还计划把“粤超”和广深港高铁绑定,香港球迷早上在维多利亚港喝早茶,下午就能在天河体育中心“睇波”。一边激活本地消费,一边吸引外地游客,一箭双雕。
佛山“西甲”赛场,一块普通餐饮店的广告牌与其他知名品牌为邻。受访者供图
佛山“西甲”赛场,一块普通餐饮店的广告牌与其他知名品牌为邻。受访者供图
在比赛现场,你甚至能看到餐饮小店赞助的广告牌与知名品牌为邻。“虽然店不大,但我们已经连续两年赞助佛山‘西甲’!”“水上人家河鲜”餐饮店老板陈浩鹏笑着说。他算了笔账,7月的前一周,得益于比赛引客,店铺营业额涨15%,预计整月营收可以超越去年同期,这笔投资物有所值。
小店与大赛“双向奔赴”,这样的组合,在广东你可以看到很多。
“佛山‘西甲’是一笔迅猛成长的资产,有潜力成为下一个‘村超’和‘苏超’。”这是广州轻工集团浪奇公司决定赞助佛山“西甲”的初衷。多元的商业化联动,也将助力赛事流量变销量,让赛场变商场。
云秀山体育场将成为球员们追逐纯粹足球的热血宝地。三宣供图
云秀山体育场将成为球员们追逐纯粹足球的热血宝地。三宣供图
无论是正在进行的佛山“西甲”,还是即将到来的粤超联赛,真正的体育经济应如同葱郁大树,扎根于群众体育参与、娱乐、互动的精神沃土上,才能勃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接住赛事传来的文旅好球,这个夏天,广东有戏。
撰文:话题研究员 李珩丹
策划:胡良光 张梦圆
参考资料:
《佛山三水:顶流西甲,燃动湾区》
《从草根赛事到现象级IP,佛山“西甲”如何蝶变?|改革深透视》
《复刻“苏超”奇迹?“川超”“粤超”如何找到“爆款基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