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曲江区万亩稻田里晚稻正渐次由绿转黄,稻株健壮挺拔,稻穗饱满沉垂,广袤田野上,处处稻浪翻滚,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曲江区地处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南部,目前已形成马坝油粘米、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曲江区正抢抓农时,主动服务,全力做好晚稻服务工作,确保晚稻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科技赋能:分层培训提升种植水平
“晚稻高产,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必须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在曲江区2025年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上,农技专家针对晚稻生长提出建议。全区72名农技骨干、种植大户以“理论+实践+研讨”模式深度学习科技种稻技术,集中培训环节,农技专家聚焦核心技术授课,解读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控肥、控苗、控病虫”机理,详解氮肥后移、减少无效分蘖要点,普及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施策”防治理念。座谈交流直击痛点,参训人员围绕两大议题展开讨论,针对上半年水稻生长中出现的分蘖不足、病害高发等问题,共同剖析成因并制定改良方案。结合晚稻特性,明确中后期水肥管理节奏与病虫害防控节点。现场观摩环节,农户直观对比示范田与传统地块——应用三控施肥技术的稻株分布均匀、抗性更强,切实增强了采用新技术的信心。
田间问诊:500人次农技服务护成长
走进素有“粤北粮仓”之称的樟市镇,晚稻长势喜人,种植户们正抢抓当前晴好天气,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监测防治。“樟市镇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耕地面积相对集中,发展优质稻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当前正值晚稻灌浆结实关键期,近期天气多云高温,稻飞虱易频发,需加强田间巡查,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施药,可通过‘一喷多促’方式强化病虫害治理,助力水稻稳健生长。”曲江区农技专家如是说。据悉,自晚稻插秧以来,曲江区迅速组织农技人员组建服务专班,分片包村深入各镇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指导。从育秧期的温湿度调控、抛秧期的密度把控,到分蘖期的水肥管理,农技人员手把手传授实操技巧,及时解答农户生产困惑。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晚稻专项农技服务500多人次,有效推动科学种植技术在田间落地生根。
丰收在望:9.54万亩晚稻颗粒饱满
据曲江区最新农情调度,今年晚稻种植面积达9.54万亩,已如期完成晚造粮食种植任务,当前,全区晚稻已进入灌浆结实期,稻田整体长势优于往年同期。从樟市镇的千亩示范基地到乌石镇的连片稻田,随处可见稻穗饱满、长势齐整的喜人景象,预计10月底将陆续进入收割期。“现在稻穗颗粒饱满,但绝不能掉以轻心。”曲江区农技专家提醒道。针对10月中下旬可能出现的寒露风天气,农技部门已制定应急预案,通过提前灌深水保温、喷施叶面肥等措施增强稻株抗寒能力;同时,加密监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动态,确保“发现一点、防治一片”。
站在樟市镇高标准农田里,连片的稻田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曲江区正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定力,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粮食安全的时代答卷。随着10月底收割机的轰鸣声响起,这片承载着农人期盼的土地,必将迎来又一个金灿灿的丰收季。
撰文:曹伟峰 杨献会 何忆慧 黄文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