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江门沿海渔村防风记

作者 叶芷晴;杨兴乐;熊毅 2025-09-23 20:37
01:22

(视频丨江门沿海渔村防风记,时长共1分22秒)

视频|江门沿海渔村防风记

9月23日傍晚,绚烂的晚霞笼罩在江门台山市汶村镇渔业村的上空。金光洒在村中横山渔港平静的海面上,让整齐停靠在此的451艘渔船镀上金光。闷热的堤岸边,村民或闲聊,或补网,或散步。

渔船整齐停靠在横山渔港。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渔船整齐停靠在横山渔港。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淡定的背后,是一根根绷紧的防风弦。

省气象台预计,台风“桦加沙”将于24日在珠海到徐闻一带沿海登陆。作为台山三大渔港之一,横山渔港肩负着守护海上防线的重任。连日来,渔业村全村上下众志成城,利用有限的时间窗口未雨绸缪、闻“风”而动。

今早6时,睡了不到6小时的渔业村党总支副书记、兼职网格员林星辉又来到村中巡逻。前一晚,他还忙着防蚊灭蚊,一直工作到凌晨。今天一整天,他再次逐家逐户了解村民的需求,向村民宣传台风动态、防范措施。林星辉介绍,村干部前几天已经组织渔船人员上岸、协助渔民加固渔船,这几天加大力度巡逻巡查,以及在渔港堤岸布设防汛沙袋。渔业村还同步做好环境整治工作,指引村民做好居家灭蚊工作,坚持防蚊与防风“两手抓、两不误”。

林星辉(左一)叮嘱村民注意防范台风。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林星辉(左一)叮嘱村民注意防范台风。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渔业村在堤岸布设沙袋。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渔业村在堤岸布设沙袋。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为了防范台风“米娜”,渔业村渔民杨顺浓在17日一大早就回港避风,渔船至今都停靠在横山渔港。今年62岁的他见识过大大小小的台风,但面对强度极强、大风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的“桦加沙”,他并不敢松懈。早些天,他再次检查渔船缆绳、加固锚链、封堵舱门,确保万无一失。“我家里有两个大冰箱,都放满了肉菜,已经做好防御台风的准备了。”杨顺浓说。

渔民张月胜也很淡定。趁着不能出海的空闲时间,他仔细修补渔网,为台风过后的捕捞作业做好准备。他的妻子在储备好一大桶生活用水后,又忙着包肉粽,准备接下来几天的早餐。“镇村干部、网格员、渔政部门工作人员都来指引我们做好防风工作,我们没有过多担心。”张月胜说。

渔民在家中修补渔网。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渔民在家中修补渔网。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安心的不止本地渔民,还有在渔业村避风的外地渔民。

“台风就快来了,一定要小心。这几天都可以过来吃饭,需要哪些应急物资可以跟我说。”在渔业村党群服务中心,林星辉再三叮嘱在村中避风的海南渔民吴海邦注意安全。吴海邦就住在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民宿,为了保障他在台风“五停”期间的温饱,渔业村将为他提供这几天的餐食。吴海邦说:“在台山避风,我很安心。”

林星辉还提到,渔业村党群服务中心准备了水、八宝粥、方便面、面包、冰鲜肉菜等基本生活物资,为可能受灾的群众提供安全避难所和物资。

天色变暗,“桦加沙”离台山更近了。晚上8时,渔业村的风越来越大,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黑夜中,渔业村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当地的镇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将24小时值班值守,密切关注台风动向,确保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到位。又是新的不眠夜。

撰文:叶芷晴

摄像/摄影:杨兴乐

剪辑:熊毅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