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塘国庆研学热:旧校舍“活”了,乡村也“活”了!
国庆假期间,潮安登塘镇迎来了一波接一波的研学热潮。每天清晨,满载学生的大巴车陆续驶入田东村。孩子们雀跃地走进由旧校舍改造而成的唐炫潮汕研学基地——有的拿起画笔,DIY彩绘陶艺;有的组队参与户外趣味游戏;还有的沿着指引,前往世田村瞻仰红十一军烈士纪念碑。
从闲置校舍到研学热土,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践中,登塘镇走出了一条资源盘活、产业振兴、人才回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闲置校舍“活”起来
昔日寂静的校园,如今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这背后,是登塘镇对闲置资源的巧妙盘活。
田东村“两委”干部陈素玲介绍,随着生源减少与合校并点,田东小学并入九年一贯制新校,旧校舍一度闲置。面对这一问题,登塘镇委、镇政府坚持党建引领、政策倾斜,于2023年3月将这里改造为乡村振兴农特产品推广中心和唐炫潮汕研学基地。
如今远观,仍是那所熟悉的校园;步入其中,却已焕然一新。占地4000平方米的基地建有两栋两层体验馆:陶瓷展示区陈列着精美工艺品,农特产品展销区摆放着登塘菠萝、茶叶等特产,美食体验馆里香气缭绕。
更可喜的是,基地探索出“村两委干部+村集体合作社公司+专业团队”的运营新路,不仅实现村集体增收,更让留守妇女、银发族和待业青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三色”研学“火”起来
“我们不只是简单的观光点,更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活态平台。”唐炫潮汕研学基地负责人苏惠銮介绍,基地充分整合本土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蓝色陶瓷工业资源,通过村企合作、闲置资源盘活、非遗课程研发等举措,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基地创新构建了以“红色血脉、绿色生机、蓝色陶瓷科技”为核心的“三色”研学体系——
红色研学传承基因。组织学生瞻仰红十一军烈士纪念碑,参观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打卡世田红色村。在聆听革命故事、触摸历史遗迹中,厚植家国情怀。
绿色研学体验生机。学生们通过参观农耕农具、采摘菠萝、制作登塘糖条、体验采茶等活动,感受乡村活力。在菠萝基地,孩子们蹲在田埂学种菠萝、观察叶片生长、采摘金黄果实,田园课堂趣味盎然。
蓝色研学启迪创新。开设DIY彩绘瓷杯、彩绘砂锅、制作陶瓷花、手拉壶等课程,激发学生创造力;同时参观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了解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创新实践。
振兴之路“实”起来
在成功盘活资源、汇聚人气的基础上,登塘镇进一步探索“以点带面、强镇兴村”的发展新路。据登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分三步扎实推进:
分类盘活闲置资产是关键一步。唐炫潮汕研学基地正是这一思路的成功实践。通过政企合作与农特产品推广,昔日闲置校舍变身特色文旅研学基地。
回引人才助力振兴是第二步。以“红色文旅”党建为契机,盘活村内闲置场所,为返乡能人搭建创业平台。目前已成功回引19人,包括创业青年周御珍、回乡青年杨家桐、丁浩鑫等。
探索“三联共建”是第三步。创新“政府+企业+高校”合作模式,打造“1+365共富登塘”。今年,基地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达成合作,通过强强联手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乡村多元化发展。
在登塘镇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唐炫潮汕研学基地已成功承办“潮州市潮安区基层团干部专题培训班” “潮安区旅游协会红色之旅”等多场活动。2023年“首届菠萝文化周”及2024年供销“粤菜师傅”培训班也先后在此启动,以小小菠萝为载体,深挖农产品价值和旅游内涵。
图/文/视频: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安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